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告别“一锅煮”还需加把火
笔者最近听说了一件真事:北京一位女士由于出差没法带中药,医生给她开了中药配方颗粒,用开水冲服,喝中药变得像喝咖啡一样方便,但是疗效有点差。她出差回来,赶紧换成饮片,熬出来的汤药就管用。
让中国人像喝咖啡一样吃中药,这样的口号听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中药配方颗料是由传统单味中药饮片在保持原有汤剂品质的基础上,经提取、分离、浓缩等生产工艺制成的配方颗粒。传统汤剂采取群药合煎,中药配方颗粒单独提取,二者的疗效究竟有无差异?煲一锅鸡汤,再煲一锅人参汤,两者混合,就是人参鸡汤了吗?研究显示,四逆汤中的附子、干姜、炙甘草一起煎汤,不仅疗效明显强于混合颗粒配方,而且附子所含的乌头碱毒性大大降低。几种药材一起煎汤,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化合、络合、共溶等化学变化;颗粒配方则没有或者很少有这些反应,疗效因此打了折扣。
目前,中药配方颗?;姑挥型骋坏娜曜?,仅广东、广西等少数省份发布了地方标准。中药配方颗粒剂型创新从1992年开始试点,一直处于“试生产”阶段,我国已经批准6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生产企业,实行饮片批准文号管理。2015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到2016年3月1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结束,但管理办法迟迟未出台。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参差不齐。以泻热毒的大黄为例,按传统剂量换算成颗粒,有时用量明明已经很小,患者却泻得厉害;有些药物用量相对较大,患者却没有任何反应。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受自身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研发投入等制约,依据各自的条件探索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致使不同企业有不同工艺标准。
破解中药剂型创新难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说,中医药宝库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国内某药业集团以传统汤药为标准,进行全成分工艺设计,综合运用中药指纹图谱、远红外在线监测等最新科技。红外指纹图谱比对显示,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标准饮片汤剂的成分信息高度一致,重合率基本达到98%左右,既保持与原有汤剂物质基础和品质一致,又满足现代化制剂质量标准。只有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才能被证实和认可。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不解决疗效差异问题,中药配方颗粒就没有前途,中药就无法告别煎煮时代。如果单靠几家中药企业搞科研,各弹各的曲,各唱各的调,很难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因此,中药告别“一锅煮”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中药颗粒制剂是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必须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怪幸┛帕E浞窖芯浚ο竦蹦昵噍锼亍?23”协作项目一样,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国家研发平台,吸纳多学科、多机构的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如果说当年一株青蒿小草打开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大门,那么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一包配方颗粒能让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改变全世界对中药“一锅煮”的印象。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中药 颗粒 配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