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新“发动机”
篁岭景区的火爆,是江西婺源乡村旅游红火的一个缩影,而婺源能成为很多人梦想的旅游目的地,首先要“感谢”婺源人几十年如一日对绿水青山的呵护和对古建筑等传统文化传承的“坚持”?!扒叭酥帧鳌笕顺肆埂钡钠铀氐览?在这里体现得尤其具体鲜活。
保持定力,为子孙留下绿色“财宝”
婺源在外最响亮的名声是“油菜花”,实际上,真正深入游走婺源,你会更惊讶遍布乡野的古村落古建筑。
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婺源,是朱熹、詹天佑等名人的故里,古属徽州“一府六县”,徽商官宦众多,兴建了一大批徽派建筑,现已查明各类不可移动物质遗产多达万处,其中明清古建筑4500余幢。
“如何好好?;?、盘活利用祖宗留下的宝贝,是一个大课题?!辨脑聪匚榧俏馐锼?“婺源现在能收获绿水青山、古建筑传统文化带来的红利,由原来没有任何地域优势、名不见经传到成为蜚声中外的‘中国最美乡村’,的确要归功于婺源人民的远见,归功于‘坚持’两个字?!?/p>
“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这里有着别样的诠释——拒绝污染企业,拒绝过度开发,护住一草一木,才使得今日的婺源拥有高达82.6%的森林覆盖率,成为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吴曙深有感触地说,10多年来,县级领导换班子不换路子,即使有时经济数据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也咬牙顶住压力、保持定力,“将绿色进行到底”,“将徽派进行到底”。
其实,婺源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也曾走过弯路。原来婺源乡野建筑基本都是白墙黛瓦的徽派,改革开放之初,部分居民学外面的“时髦”,建一些外墙贴瓷砖的“小洋楼”。“破坏了婺源徽派风格的整体协调性。”有识之士评价说。
婺源人民“文化自信觉醒”之后,上下开始清除这种“建筑污染”。一手是“堵”。婺源挨乡挨村调查摸清了全县传统建筑“家底”,每一处都有自己详细的身份“档案”,每一处都有“管家”“守护人”,都有保护性规划,让乱拆无从下手。
另一手是“疏”。居民修缮、改造或新建房子,外观不能“随心所欲”,不能破坏徽派风格的整体和谐性,可以从几十套免费建房图纸中选择,符合条件的甚至可以获得财政补贴。
到2017年年底,全县已累计消化掉了约6000幢“非徽派建筑”。越来越统一协调的徽派建筑让婺源全域四季都像是一幅超大国画。
“‘坚持’‘坚守’已经成为婺源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蔽馐锼怠?/p>
乡村旅游需要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婺源“中国最美乡村”的桂冠,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一步步探索出来挣来的。
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试水,先是走过了“架杆收费”的“卖资源”的阶段;2007年,在县政府主导下,全县大部分优质旅游资源被整合打造“一票制”,结束了“小散乱”的割据局面,使婺源乡村旅游走上“创产品”快车道,涌现了“梦里老家”等一大批乡村旅游品牌,成为全国4A级景区最多的县,收获了“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旅游接待人次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去年全县旅游收入105亿元,各项旅游指标领跑全省。
但是,红火的背后,也有“成长的烦恼”。社会在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跋绱迓糜尾返钠分视λ孀盘嵘?走过粗放发展,已经到了追求精品的阶段。”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厚塘庄园女主人刘芳说。
乡村旅游如何跟上甚至引领游客的新需求,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旅游先行者,婺源也“率先”触摸到了新的困局。
让篁岭由“丑小鸭”变“白天鹅”的70后吴向阳,当过兵,做过公务员。投资开发篁岭之前,已经在旅游市场搏击了近10年,成功开发了婺源第一个民营景区鸳鸯湖、大鄣山卧龙谷、江岭4A级旅游景区等。
“产权不清晰,产权问题不解决,转型升级基本无解。”吴向阳品尝了成功,更深知掣肘旅游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命门”所在。
旅游公司和景点居民“门票分成”,这种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在特定阶段使婺源旅游品质上了一个台阶,但其“娘胎”带来的产权不明晰,导致了旅游公司缺乏长远规划,畏手畏脚不敢追加投入升级品位;而“吃老本”又导致景区竞争力下降收入增长乏力,不能满足景区内民众“不断提高收入水平”的需求。而且,景点居民短期发展目标又与旅游公司长远打算存在冲突……
个别古村一夜之间百姓拆掉大片古民居;一些景区因村民不满分成收益而被迫暂时关闭……增长与转型、企业与村民、收入与分成等矛盾纠缠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再上一层楼”。
实际上,不仅婺源,因产权、与原住民利益分配等问题产生纷争乃至陷入困境的景区,近年来在全国并不罕见。
“这一背景下,篁岭古村成功的保护性开发让人耳目一新,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苯魇÷糜紊缁嵫а芯炕岣被岢ふ酝?。
赵彤副会长认为,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新村换古村、新房换古宅”房屋产权置换,秉承“合作双赢、共融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思维,考虑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创新性地化解了这一矛盾,使一个经济凋敝、濒临消亡的“破村”产生了化蛹为蝶、产业兴旺的蜕变。
“复活了行将消逝的古村,复原了传统农耕文明,复兴了乡民的经济自信、产业自信和文化自信,解决了农民就地城镇化等难题?!苯鞑凭笱贸茄г涸撼ぷ抻挛乃?2015年6月,他的团队8名师生经过深入调研撰写的长篇调查分析报告,对篁岭古村落抢救式保护性开发给予了肯定,认为其对各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颇有借鉴启迪作用。
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从篁岭的发展奇??梢远脸雎糜巫蜕?、古建筑古村落?;び敕⒄埂⒎銎豆ゼ?、乡村振兴……内涵的确非常丰富?!蔽馐锼?“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跟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存在天然的内在联系,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优势搞好乡村振兴?!?/p>
据统计,2014年,我国乡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解决农村就业3300万人,占全国农村非农就业人口的16%。2011年~2015年,全国有10%的贫困人口,即超过1200万人通过旅游脱贫;国家还计划“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再带动1200万人脱贫。乡村旅游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强劲的“发动机”。
“村村有停车位,有旅游公厕,有旅游步道”,婺源正在推动“秀美乡村建设”,加紧打造一批“零门票”景观村,谋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域被授予3A级景区的县,我们把婺源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徽派建筑大观园、大景区来精细规划、精心建设和精致管理,做强做好做香旅游这碗‘饭’。”吴曙说,“让国内外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p>
火热的乡村旅游直接带动了婺源8万多百姓从事涉旅相关行业,相当于每四个婺源人就有一人“吃旅游饭”。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辨脑聪匚扛辈砍ず槿莼运?“实现‘生活品质城市化,生活情调乡村化’,我们正在接近一个个目标!” (本报记者谢锐佳、李兴文)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乡村 旅游 婺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