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五年来我国“三农”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冬日的吉林松原,天寒地冻。查干湖冬捕,人在冰面上忙碌,鱼在冰湖上起舞;
秋日的广西百色,大地染金。稻田里抢收,收割机欢快轰鸣,新稻谷粒粒归仓;
夏日的内蒙古兴安盟,玉米拔节在田间,牛羊放牧在草场,一派生机盎然;
春日的江西婺源,油菜花海绽放金黄,梯田民居相映成景,满眼诗情画意……
一年四季,南北东西,丰收美景,映衬着农民的张张笑脸,传递着老乡的内心喜悦。
网络图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工农城乡,着力强农惠农,引领我国“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五年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改革蹄疾步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旋律,广阔田野高奏起新的“三农”交响曲。
从供给侧发力,农业生产强起来
今年小麦收购时节,在江苏省东台市一家面粉厂,跟收购同步开展的还有一项特殊实验:用面团吹气球,测试小麦粉的面筋含量。结果显示,参与测试的弱筋小麦粉,面筋含量低,达到制作糕点专用粉的标准。
小麦是国人口粮的当家品种,由于以前主要用来做馒头、面条等主食,我国种植品种多以中筋小麦为主。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蛋糕、饼干、面包等需求越来越旺,而做面包要用的强筋小麦、做饼干要用的弱筋小麦等品种,恰恰在国内缺乏有效供给,不得不通过进口来调剂。
还不只是小麦。过去一段时间,伴随产量连续增长,我国粮食出现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现象。表面看,进口量增加是国内外粮食的价差所致,但从深层次讲,问题出在我国农业供给能力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高屋建瓴: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着眼结构性,发力供给侧,直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开启。
稳产量,生产能力稳中有进。
粮安天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十三五”期间不再追求年年增产,但产量必须保持稳定,尤其产能要巩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ぶ贫?坚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这是继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万亿斤大关以来,连续5年站稳这个台阶。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说:“在高产作物大幅调减等情况下,依然小幅增产,说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调结构,供给质量不断提高。
从生产结构看,玉米减了,大豆增了。近两年,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累计调减近5000万亩,大豆增加了1600多万亩。
从产业结构看,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竞相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明显增加。
从区域结构看,粮棉油糖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生猪养殖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养猪大县和奶牛大县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60%。
转方式,农业生产更加绿色。
走进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田埂边“生态农业”的牌子很显眼?!胺啦〕婧?我们用的是绿色防控技术;施肥用的是配方肥、沼液、有机肥,产品质量绝对有保障。”农民王水龙底气十足。
——该降的坚决降。农业资源利用的强度降下来:农田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退耕还林还草4240万亩,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扩大到1200万亩。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全国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提前3年实现零增长。
——该涨的坚决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扩大,粮菜果茶等总计超过5亿亩;畜禽粪污、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农膜回收力度加大,综合利用率和回收率均超60%。
强科技,“靠天吃饭”明显改观。
运用物联网技术,轻点鼠标就能种田;扫扫追溯码,农产品“来龙去脉”尽在掌握;无人驾驶的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指引下自动播种……
一项项“黑科技”,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焕然一新。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设施农业超过5500万亩。
重创新,中国粮用上中国种。
辽宁昌图县玉米种植大户张强,原先一直用着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的“先玉335”种子。而今,他的1万多亩地都换成了国产品种“良玉99”。
“一开始也不信,国产种子能比国外的强?试种后发现,国产品种不仅抗大小叶斑病,还特别抗倒伏?!闭徘克?。
支持种业发展文件接连出台,专项投入持续增加,种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澳壳?我们的玉米、蔬菜自主选育品种已各占85%以上和87%以上,水稻、小麦等全是自主品种,真正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迸┮挡恐肿庸芾砭志殖ふ叛忧锝樯堋?/p>
调优结构,调好方式,调顺体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这5年,我国农业的“筋骨”越来越强壮。
做好“加减乘除”,农民生活富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农业供给能力,还要看农民的小日子过得咋样。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年比一年鼓,让农民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是“三农”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核心目标。
聚焦富裕农民,一道超级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田野山乡铺开。
做加法,千方百计促进增收。
6月,河南商水,金黄的麦子已入仓?!?0多亩地一共收了近25000斤麦,纯收入1万多元?!背酥至甘杖?村民刘国富每年的家庭账本里,还有3万多元打工收入、近3000元的各种补贴?!罢庑┠甑车恼吆?补贴多。买农机有购机补贴,病虫害防治也发药,种粮划算!”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7.4%,全年人均有望突破1.3万元。5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收入增速连年跑赢城镇居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持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300万以上。
这得益于支持?;ぬ逑挡欢贤晟啤也普罩问扑淙磺鹘?但“三农”始终是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2013—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预计将达82839亿元。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不让种粮农民和主产区吃亏。
这得益于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完善脱贫攻坚政策,增加脱贫攻坚投入,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退出,一批又一批贫困老乡告别穷苦日子。
做减法,不让负担拖累增收。
看病、上学、养老……一笔笔开销曾让农民增收的步履十分沉重。
“真没想到,在外省看病报销,跟在家里一样方便。这个政策对我们在外打工的人来说,实在太棒了!”今年7月,安徽滁州市定远县园艺村患者李某,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贵州省肿瘤医院就诊,花去9776元,新农合报销3611元,出院时就享受了即时报账,成为定远县第一位新农合跨省就医即时结算的受益人。
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扩大新农合保障范围,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不让“病根”变“穷根”;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农民“老有所养”有了基本保障;改善农村薄弱校办学条件、解决随迁子女就读、为义务教育阶段农家娃提供营养餐,更多寒门子弟求学不再艰难。
做乘法,致富门路越来越宽。
江南四月天。浙江安吉县的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万亩茶树一片葱茏,茶事体验、白茶文化展示、户外拓展等系列休闲农业项目,引来大批游人流连忘返。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带旺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也成为集聚资源、促农增收的新平台。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共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逾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增收。同期,农村网商数量达800万家,占全国网商总量的25.8%;农村电商销售额894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7.4%。
做除法,冲破制约增收羁绊。
在四川成都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年过半百的高利洪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股东”。今年6月,包括他在内的2367名社区农民迎来又一次按期分红。土地租金、铺面租金加上股金,现在老高每年可以从社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取3730元。
高利洪这块新收入,来自集体资产收益。集体经营性资产经过清产核资,折股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8万个村、4.7万个村民小组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近2600亿元,看不见的股权带来看得见的实惠。近年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沉睡”的资产被唤醒,牵绊被清除,增收之路越走越轻松。一串串数字,串起了农民沉甸甸的“钱袋子”,生动诠释着好日子带来的满满获得感。
城乡协调发展,乡村环境美起来
曾经,中国城乡之间是一幅撕裂的图景: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陈旧的木屋土房;一边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一边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协调发展,城乡发展必须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他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p>
建设美丽村庄,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新农村的时代呼唤。
乡村美,人居环境要美。
“以前俺村都是旱厕,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都是,一进厕所能熏一个跟头。老人怨,孩子怕?!彼灯鸸サ牟匏?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辛庄村村民王秀华连连叹气。如今再到辛庄村,各家有宽敞的卫生间、水冲式便器和贴着明亮瓷砖的墙壁。昔日的卫生死角,干净了。
改变发生在更多的村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2年的71.7%提高到2016年的80.4%,不仅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疾病发生率?!罢樟撩看迕炕У摹〗锹洹?美欧媒体纷纷点赞中国的“厕所革命”。
不仅是“厕所革命”。一幢幢危房经过改造后漂亮簇新,一个个易地搬迁的新村整洁宜居;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规划先行,保留乡村特色……环境质量和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很多乡村成了城市“后花园”。
乡村美,基础设施要强。
江西媳妇梁思维刚嫁到湖北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时,带过来一部时髦的三星手机,没料到手机成了“玩具”,想打通电话,得跑到山顶才能有点信号。
随着我国加大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下营村和许多偏远山村一样,迎来了电信网络新生活。移动4G、免费WiFi全面覆盖,电信20兆光纤入户,这个昔日信息闭塞的贫穷小村,已变为湖北省赫赫有名的“淘宝村”。全村339户中,从事电商的有139户,开设淘宝店、微店500余家。
普及自来水,加大集中供水,提高水质达标率,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发展,5年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井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小城镇电网改造,新一轮农网改造让农村发展产业的路子更广。从通电、通水、通路到通邮、通网,影响农民生活品质的设施短板正在补齐。
乡村美,精神风貌要好。
安徽界首市舒庄镇大鲁村,村民刘军强孩子的满月宴就办在便民大礼堂。他算了一笔账:“按照老传统,要吃3天流水席,怎么都得花2万元。现在遵守村规民约,请至亲好友吃一顿,只花了不到1000元。”村民观念的更新,源自界首市在农村推行的乡风文明建设,全面建立村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组织,修订村规民约。
越来越多的“大鲁村”倡文明乡风,强治理机制,风气变了,风貌新了,聚齐了人心,聚旺了人气。和谐氛围里,乡村生活更美好。
架起“四梁八柱”,“三农”发展活起来
活力,是当前“三农”形势的一个关键词。从辽远的塞北到秀美的南国,从雪域高原的青藏到鱼米之乡的江浙,空前活跃的要素、主体、市场,透射出令人感奋的活力。
看人气——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全国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人。这些农村“创客”平均年龄44.3岁,高中、职高或大专学历占比40.7%。他们创办的经营实体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此同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290万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
看土地——目前在全国2.3亿农户中,约30%、逾7000万农户流转了土地,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这一比例超过50%。截至2016年底,全国耕地流转面积达4.79亿亩,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逾350万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40%。
看资金——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28.2万亿元。不仅是信贷资金来了,民间资本也来了,今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074亿元,同比增长14.3%,对第一产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5.5%,主力军作用愈加凸显。
看市场——2017年的秋粮收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市场化购销非常踊跃,多元化主体入市积极。截至12月1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已逾1亿吨,超过预计收购量的一半。
活力来自全面深化改革。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39次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其中19次涉及农村改革议题,审议了28项涉农改革方案。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改革“四梁八柱”框架基本建立。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从土地入手,活权活地活“三农”。
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让承包经营权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分离,“一权变两权”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生产经营自主性,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起云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让一家一户的“一亩三分地”动起来,如何规范流转,确定流转双方权责,亟须加强顶层设计。
各地探索实践,中央大胆决策,农村承包地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又一项重大创新,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起点。
深化农村改革,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重要一项。从粮价入手,活价活粮活市场。
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棉花、大豆的临时收储制度,对保障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带来库存增加、进口增加、补贴压力加大等弊端。
新疆棉花、东北大豆,实行市场定价加生产者补贴的目标价格改革,让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不再只涨不跌,“政府之手”让位于“市场之手”,收购市场上不再“国字号”一家独大,过去只能“等政策”的农民也学会了“看市场”。
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块地”改革试点正在深入开展;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试点启动……多点突破的农村改革,不断为“三农”发展积聚着动力、创造着活力。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天下安。麦垄风来,改革活水源源奔涌;稻花香里,“三农”根系深扎社稷;春种秋收,广袤田地希望无垠。
党的十九大绘就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三农”发展交响曲的鼓点将更加铿锵,旋律将更加激扬!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7日 01 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农村 农民 农业 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