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摘帽”之际话脱贫:抓住产业“牛鼻子” 充实集体“钱袋子”
新华社南宁12月28日电题:“摘帽”之际话脱贫:抓住产业“牛鼻子” 充实集体“钱袋子”
新华社记者王念、向志强
在广西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虽然今年自治区组织的扶贫成效核验已经结束,全村脱贫“摘帽”几成定局,但镇村干部并未歇下来,连日来聚在村委会办公室商量着“摘帽”后的新计划。
“保守一点算,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现在我们要加快养猪场和食用菌加工厂的建设,把集体经济搞起来。”37岁的村支书劳庭铁说。
“去年你们村集体经济脱了‘空壳’,收入1万多,今年有多少?”前来和镇村干部一起谋划来年发展的凌云县县长莫庸问。
“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是84425元?!碧秸飧鲇姓辛愕氖趾?,大伙儿都笑了。劳庭铁赶紧解释说,“这是一笔一笔算出来的?!?/p>
加西村属于桂西石漠化地区,全村有286户1201人,其中壮、瑶等少数民族占47%。由于严重缺地少水,过去当地群众大多只能外出务工,主要农作物就是玉米。在3年前,全村贫困发生率为38%。
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一直让当地干部群众愁眉不展。下甲镇干部劳文耀曾在加西村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回顾发展产业的经历,劳文耀感慨万千: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石山里搞产业确实非常困难。有一年村里组织群众种辣椒,虽然获得丰收,但赶上辣椒价格大跌,一下子把群众好不容易点燃的希望浇没了。
2012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认为还是要千方百计把产业发展起来,否则脱贫攻坚就没有依托。为吸取以往教训,村干部多次到附近乡镇考察学习经验,结合加西村的地理气候条件,最后将种桑养蚕确定为重点产业发展路径。
经历过几次失败的群众不敢轻易响应,很多人持观望态度。时任村支书劳文耀挨家挨户做工作,可就连他的老父亲也没信心。父亲对他说:“我们村祖祖辈辈吃玉米粥,说变就能变?大伙儿不种玉米种桑树,万一搞砸了,让群众跟着你吃桑叶吗?”
面对村民的担忧和质疑,村两委班子成员决定自己种桑做示范,同时发动党员带头,并动员自己亲戚参与,终于第一批12户种上了78亩桑树。
当时,凌云县出台了扶持政策,初期免费提供桑苗,并配套建设蚕房。眼看蚕茧价格比较稳定,种桑养蚕户收入逐步增多,实实在在的效益面前,群众纷纷加入进来。加西村的蚕桑产业终于发展起来,目前全村种桑面积已有2500多亩。
“仅仅算种桑养蚕的收入,2500亩就有500多万元,平均下来人均4100多元。”劳庭铁说,加上油茶种植、生猪养殖和部分群众外出务工等收入,今年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后,全村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86%左右。
脱贫攻坚需要全力冲刺,更需要长期巩固成果?!罢薄敝笤趺窗??“摘”掉的帽子会不会再“戴”回来?对于这个问题,当地干部群众早有了打算。
“只有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脱贫‘摘帽’才会有更加牢固的基础?!蹦顾?,为让加西村这样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脱壳”,县里专门设置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每个贫困村可以得到20万元基金,先期入股到县平台公司,每年可获得7%的分红,之后转为固定资产获得租金等收入,也可以用来再融资发展集体经济。
依靠这一措施,去年加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在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下,加西村又建起了养鸡场,养殖本地特色乌鸡,目前第一批出栏的乌鸡已经销完,纯利润有1万多元,第二批4000羽乌鸡也将在年前卖出。
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另外两个主打项目,加西村的食用菌加工厂和养猪场正加快建设。“一个菌棒1毛钱,20万菌棒就有2万块?!薄把沓〉墓婺J茄?00头母猪,一年收入将有30万元?!崩屯ヌ钦咭槐室槐仕阕旁鍪照耍雇茨甑氖栈裥χ鹧湛?。(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摘帽 脱贫 产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