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擘画新时代“三农”的壮美图卷
——从乡村振兴战略展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前景
新路径:五方面系统发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如何振兴?
十九大报告勾勒出清晰路径: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要求涵盖了乡村经济、生态、文明、治理、生活五个方面,系统发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产业兴旺是根本。
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选准着力点。宋洪远认为,立足国情农情,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
——调优结构,突破价格“天花板”。
多的调下去,少的调上来。山西晋中汇丰合作社“小步快跑,边看边调”,继去年调减籽粒玉米后,今年又扩大了糯玉米、有机黑小豆的面积,理事长智培林说:“联合社共3.2万亩地,玉米走优质、专用的路子,小杂粮申请了商标,社员们秋后一亩增收上百元?!?/p>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失衡的大船掉过头来。全国玉米结构调整重点地区玉米面积减了,短缺品种增了,市场紧缺的大豆增加870万亩,杂粮增加600万亩。田野上的加减法,换来产业布局的一手好牌。
——调好方式,解开资源“紧箍咒”。
该退的退下来,该减的减下来。今冬,河北盐山县西圣佛村农民刘福生轻松了许多,作为季节性休耕试点村,村民由收完小麦种玉米变为只种一季玉米,每亩领取500元休耕补贴,延续多少年的对抗性耕作变为适应性耕作,让疲倦的土地喘口气。
农业生产在增“绿”。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资源利用强度降下来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全国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60%以上。
——调顺体系,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合作社带动,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的地换了种法,调结构,种仙桃李,4年发展到2500亩。村支书阙兴国说:“这个新品种李子大小似拳头,外形又像桃,效益很好,今年产了10万斤,平均1斤卖20元?!?/p>
新主体带来新活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分享到现代农业的红利。
生态宜居是基础。
“以前我们总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现在城里人羡慕咱村里人过得巴适?!彼拇ㄊ〕啥际雄记姥哒蚯喔苁鞔宓闹蛹倚窈苁亲院?。过去垃圾围村、污水横流,一场农村环境整治,让村里大变样。推进绿色发展,统筹?;ど剿痔锖荩尤嫱菩泻映ぶ频脚┐迦司踊肪痴?,一系列新举措不断加力,越来越多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叶兴庆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强农村生态?;?,把农业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还要努力建设农民的幸福家园,让新时代的乡村不仅绿起来,更要美起来。
乡风文明是关键。
乡村“面子”新,也要“里子”新。在河南宁陵县,过去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一些村民因婚致贫。当地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新规,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渐入人心,全县操办红白喜事费用普遍降低1/3。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农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仅要吃饱穿暖,更要活出精气神,要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治理有效是保障。
破解农村治理难题,要有新机制,立新规矩。重庆市云阳县阳坪村实行网格化管理,10个独立网格,加一个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曾经的乱村变成先进村。
中国社科院乡村治理研究室主任谭秋成认为,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变,农民利益诉求多样化。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就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生活富裕是目标。
多渠道促增收,动力加快转换。跳出单一农业,一批批农产品告别“洗剪吹”,成为超市里的“绿富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赚钱”。
乡村振兴不能丢下普通农户。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按葱戮逑挡皇橇砥鹇?,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不能变?!鼻寤笱е泄┐逖芯吭涸撼こ挛乃担婺>潜厝磺魇?,但农业规模不单指土地规模,也可以是服务规模,通过全程社会化服务,一家一户也可以迈向现代化。
新举措:城乡融合发展,更多资源配置向“三农”倾斜
乡村与城市相伴而生,相互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结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
朱启臻说,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城乡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大力补短板、强弱项,把更多资源配置向“三农”倾斜。
新政策新举措密集出台:让农民早日住上放心房,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8年农村危房补助资金185亿元;推进三产融合,相关部委出台意见,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针对涉农资金多头管理、交叉重复问题,多个部门探索建立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补齐突出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当前,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千年的大山万年的沟,甘肃定西曾是出了名的贫瘠,世代农民期盼“土疙瘩变成金豆豆”,而今梦想成真。定西十年磨一剑,把马铃薯作为富民产业精心培育,带动了17万人脱贫致富。
攻坚深度贫困,万众一心克难。一把尺子量扶贫,火力更集中,更注重质量。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省份,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援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
中央党校教授曾业松说,脱贫攻坚,一定要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身动起来,摈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心态;同时,地方上也不能急于求成,层层加码。
——聚焦农村民生难题。
“以前厕所叫‘茅房’,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个边。现在好了,公厕又干净又实用,整个村子都显得上档次?!苯招熘菔型角棠堂泶宕迕裢踉剿怠!靶藿ú匏此菩∈?,却关系农民幸福感。”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介绍,全区建设1000座高标准冲水式公厕,解决了群众“如厕难”。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十九大报告提出“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等,瞄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问题,基本公共服务不断上水平,把农村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筑牢农村发展基础。
每年初夏,青海湟中县卡阳村满山遍野的油菜花竞相开放。过去进村的路坑坑洼洼,影响了客流;如今,县里改建了路,游客多了,村民收入节节高。在湟中县,明年将改造所有贫困村的乡村公路,让乡间“毛细血管”更通畅。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人气、财气。从水电路气房逐渐齐备,到电视宽带陆续入户,财政投入舍得真金白银,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越来越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办法打开缺口,引导更多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农村 农业 乡村 农民 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