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年末聚餐太多?你需要召唤高饱感食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红
年底来临,各种串亲戚、朋友聚会、美食大餐,又要开始了。然后,很多人又要担心发胖问题。但是,在亲朋好友家里的餐桌上,或者在餐馆酒楼的饭桌上,不积极吃东西显然是不对的。一则却了别人的情面,二则不吃饱自己也会饿。那么,怎样才能看似一直在吃,其实没有吃很多,同时又能让自己过后不觉得饿呢?答案就是:选择高饱感的食物。

食物其实都有饱感指数
在说食物之前,还要说说相关的基础知识。
饱感是什么?所谓饱感,其实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饱足感,就是胃里东西不少,已经吃够了的感觉,让你能自觉地停下筷子;二是饱腹感,它就是身体感觉还满足着,没有兴趣再吃东西的感觉。
什么时候饱足感达标了,你就不想再吃了,而且觉得继续吃是一种负担;什么时候饱腹感下降了,你就再次想吃东西,不吃就感觉到不满足,甚至其他事情都干不下去难以集中精力,总想着赶紧找点吃的。
当科学家研究饱感问题的时候,是把抽象的人体感觉变成可以测量的数据,通常要做一些带刻度的问卷(VAS),把饱和饿的感觉分成不同档次,让人们在上面画线或选择。
是特别饿,饿得烦躁不安什么都干不下去,还是稍微有点饿,觉得等会儿再吃也可以?是饱到再多一口都感觉痛苦的程度,还是多吃几口也可、停下不吃也可的程度?还想不想再吃点东西?想吃什么类型的东西?等等。
最后,按照人们在餐后不同时间点做的饱感、饥饿感的选择,做出一条饱感或饿感的曲线。
显然,刚进餐的时候人们饱感最高,以后稳定一段时间,然后逐渐下降,基本回归到餐前的状态,但也可能比上一餐用餐之前更饿,或没有那么饿。然后,计算餐后4个小时的饱感曲线下面积,就得到一个“饱感指数”(SI)。
平时比较各种食物的饱感能力,就是评价它们的SI值。
是谁在影响我们的饱感?
1. 蛋白、纤维多的食物,更让人饱
不同的食品,带来的饱感是不一样的。不过,在比较不同食物的饱感时,不是按同样重量或同样体积去比的,而是按同样的能量值去比的。也就是说,按一样的“卡路里”来比。
如果这么比,就会发现,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产能营养素当中,蛋白质的饱腹感最高,脂肪最低。碳水化合物食物如果是纤维高,脂肪少的类型,则饱感会提升;如果反过来,精白淀粉加上很多脂肪,饱感就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加糖、盐、鲜味或是辣椒之类的调味料,会提升食物的美味程度,让人感觉“过瘾”,但也会让饱足感姗姗来迟,食欲控制也变得困难。
2. 血糖稳定,饱感上升
饱感和饥饿感与血糖水平有关。血糖低的时候,人们的饱腹感迅速下降,饥饿感会疯狂上升,而血糖水平上升之后,人的饱腹感就会上涨。
果糖不像葡萄糖那样会快速升高血糖,所以含很多果糖的碳酸饮料尽管含有不少热量,饱感却不高,基本上不影响人们正餐的食量,结果带来发胖隐患。
3. 越难吃,越觉得饱
饱感还受到食物好吃程度的影响。不好吃的食物通常饱感会比较高,好吃的食物就较低。
最早研究饱感的科学家是Holt,她在1992年开始做相关研究,测定了很多食品的饱腹感,按同样卡路里来比较。以不甜的白面包作为参比食物,把它的饱腹感数值定为100,以煮土豆的饱腹感最高,达到343;而牛角面包的饱腹感只有40。
4. 个体差异的影响
当然,饱、饿这事情,是个人的主观感觉,没法用机器来替代测量,所以也没有绝对一致的数据。因为,它还会受到很多个体因素的影响。
比如胃肠功能差的人,哪怕没吃多少卡路里,也经?;嵩诓秃笪钢姓吐?,很不舒服。
又比如情绪痛苦、郁闷的时候,胃里顶着吃不下东西去,吃不了多少也感觉很胀。人在非常兴奋或紧张的时候,到了饭点儿也不觉得饿。反过来,人在无聊和沮丧的时候,容易放大饿的信号,用食物来给自己找点事干或转移情绪。
还有,人在睡眠不足的时候,对饱饿的信号也会降低敏感度,结果就容易吃多。
聚餐中这样就能找到饱感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什么样的食物是饱感最强的?也就是容易饱,而且吃了之后很久都不会饿?
大量相关研究发现,真正能够大幅度提升饱感的是三个因素:一是蛋白质多一点,脂肪少一点;二是膳食纤维多一点,血糖升得慢一点;三是质地耐嚼一点,在嘴里需要牙齿更多的劳动才能咽下去,也就是进食速度快不起来。
所以,在用餐的时候,只要选择符合这三个标准,或者符合其中一两条的食物就行了。然后,避免和它正相反的食物,包括蛋白质少而脂肪多的食物。比如带着厚厚面糊煎炸的鱼肉、肥肉、“香酥”菜肴、油炸主食、油酥点心等。
用餐时先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比如杂粮、薯类,各种叶菜、芦笋、西兰花等,以及各种蘑菇菌类,就不那么容易吃进去过多的油水。菌类食物尤其有优势,它们既属于耐嚼的食物,又是高纤维低热量的。
还要注意喝少油、无糖、盐少的汤水,餐后不吃各种甜点,也少吃各种坚果瓜子类,它们都是高热量的。
此外,再加上一个小技巧也是很有帮助的,那就是主动选择难啃的食物——抢来那些带骨头的食物,带刺的食物,带壳子的食物。拿个鱼头或鱼尾,耐心地挑鱼刺;慢慢地吃蛤蜊,扔壳子;细细地吃螃蟹腿,剥虾壳子……
显得既有进食乐趣,又有美食能力。只要你看起来一直在吃东西,盘子里堆满了食物,大家就会觉得你积极参与了美食宴会,给了主人面子。而你呢,又不需要吃进去过多的东西。
当然,节日就是放松的时候,美食当前,亲情浓浓,也不必那么紧张。多吃一点没什么关系反正咱们经常跑步,肌肉能够消耗掉那点脂肪,蛋白质能够帮助增肌,碳水化合物也会变成肌糖原储藏起来。运动能让美食变得更轻松。
编辑:赵彦
关键词:年底聚餐 高饱感食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