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余光中:在古今之间游荡的诗人
△ 余光中接受新京报专访。本期照片均摄于2012年9月,北京。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今日病逝,享年89岁(1928—2017),其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影响广泛。
提起余光中,有太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那首《乡愁》。但余光中并不仅仅是《乡愁》里的余光中,他作诗千余首,也不仅仅都在诉说乡愁。他的诗歌里有引经据典的部分,也有环保的部分。2012年,余光中在北大驻校期间曾接受新京报专访,展示给我们乡愁之外的余光中。
今日,一篇旧闻,一组旧照,缅怀余老。
余光中 在古今之间游荡的诗人
新京报:大陆的很多读者都是从《乡愁》开始认识你的,其实你的很多诗歌和散文都描写了乡愁,比如《十年看山》、《登楼赋》、《听听那冷雨》、《当我死时》,乡愁对你而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余光中:我是1949年从厦门离开大陆,先去香港,1950年我就去了台湾。1952年在台湾大学毕业,到美国去读书、教书,一直到1972年,那时候我已经42岁了。那时正是“文革”,两岸不可能交流,感觉回归无期,所以在这种心情下,写出《乡愁》。当时我一口气写了很多别的“乡愁”。另外一首由罗大佑谱的曲,在大陆也唱过,叫《乡愁四韵》,有四段。另外还有一篇感情差不多的,叫做《民歌》。这次在北大,我第一讲《诗与音乐》,讲到后来,我朗诵自己的一些诗,有一首就是《民歌》,我念第一遍,第二遍是全场几百个听众应和我,一呼一应,有点音乐效果。
新京报:其实你不仅仅是写乡愁的诗歌,你写过很多很西化的诗、也写散文、甚至还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但很多读者眼中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充满东方古典美的诗歌和散文,你会觉得读者对你的认识不全面吗?
余光中:我写过一千首诗,散文至少也有一两百篇,所以要真正对我有一个基本认识,是要看一些书的?!断绯睢氛馐资蛭槐嗟浇炭剖槔?所以大家都念过,而且也好记,形式单纯。《乡愁》是大白话嘛,我在这头,谁在那头,都是白描的。但我也有一些写得很文的引用典故很多的诗,比如《湘逝》。是写杜甫的晚年,他安史之乱一路从陕西辗转逃到四川成都,到了三峡那里顺流而下去了湖南,所谓“湘逝”就是死在湖南。这个当然很受古典的影响,语言也比较文,典故也比较多。另外还有一首《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钡搅俗罱氖改昀?我又写另外一种主题的诗,环保的诗。
新京报:你曾经提到古典文学是你的上游,你觉得在今天,古典文学是否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余光中:我们现在名义上,古文是退位了,靠边站了,白话是主流,可是我们想想,我们每天讲的成语都是古典文学留下来的。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讲五四以来,我们受欧风美雨的影响,什么意思呢?是说我们受欧美的影响,不过说得形象化一点。为什么大家不讲欧雨美风呢,也可以雨从欧洲来,风从美国来。平平仄仄嘛。每个人讲话受平仄的影响,也就是受古典的影响。决定中国文学平仄规律这样的东西很重要。
新京报:那你觉得诗歌是不是一定要押韵?
余光中:诗歌押韵对中国文学来讲自古已然,五四以后才不押韵的。在这之前,一直到清朝都是押韵的,所以变成歌非常容易。从周朝的四言,到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到唐朝的七言,到宋词长短句,还是押韵的。押韵对中国古典诗是必要的条件,西方不然。西方比如莎士比亚的舞台剧,人物讲话是用诗句讲的,不过不押韵,这个和中国不一样,这件事情(押韵)对中国是最基本的。
新京报:不押韵可以写出好诗吗?
余光中:当然完全不押韵也会写出一首有趣的诗来,不过有时候有韵来帮助呢更有效果。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上,有韵的呼应,能够催眠你。甚至我们讲个笑话,讲个俚语,都是押韵的,这是天然的一种趋向?!按笸反笸?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我那首《乡愁》大家以为不押韵,其实有啊。“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毙∈薄昂颉?、“愁”、“头”,当然,“候”和“头”平仄不一样,可是是有韵的。韵很重要,交通守则都会押韵啊,让你容易记住,都押韵嘛。
新京报:可是现在很多诗人写诗是不押韵的。
余光中:不押韵能不能写出好诗来,不一定,可是你不押韵,一定要有些别的好处,语言特别有味道,特别耐人咀嚼,或者你的比喻特别鲜明生动,要有别的补偿??墒茄涸显谡飧鲋?会帮很大的忙。
新京报:2011年4月,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在台北上映,你的片子以“逍遥游”为题目,这是取自你的散文集《逍遥游》,还是另有深意?
余光中:庄子的逍遥游意思是不要有牵挂。我用这个题目倒不完全是这个意思。我那本散文是写我在美国的心情,在美国读书,离开故乡,到一个不同的社会,所以我把它说成是逍遥游??墒钦飧鲥幸S?其实并不很逍遥,充满了乡愁,充满了所谓的文化震撼,很不习惯。
新京报:杨照在文章《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纪录片》中说你在纪录片中的主要形象,不是民歌手,而是“壮游者”。
余光中:那个片子拍的方式,好像我是一个壮游者,是一个云游天下,四海为家的人。因为那个片子拍出来也是这样子,一会儿叫我到这儿,一会儿叫我到那儿,杨照他的印象就是壮游这样子。
新京报:你赞同他这个说法吗?
余光中:壮游不是个贬义词,也还不错嘛,一个人云游天下。中国就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互相补益,读书是跟古人来往,行万里路是跟当代的人来往,深入人间,都有帮助的。
新京报:你诗歌中的音乐性也是常被提及的话题,你自己对音乐的喜好是怎样的?
余光中:我很喜欢音乐,这次在北大的第一场演讲,我讲到诗与音乐,就特别提出披头士,当然现在你们已经不太听披头士了,你们听杰克逊啦,还有人去看Lady Gaga。披头士是最了不起的乐团,是英国最大的输出,吸引最多的外汇,而且他们的歌词都蛮有深度。他们的思路很广,绝不是写很浅薄的东西。像大陆的崔健就很不错啊,他自己也写词,他就是学美国的摇滚乐,自弹自唱。这种事情在中世纪欧洲,有很多吟唱诗人,等于复古了。
新京报:音乐性在你诗歌里是如何运用的?
余光中:我的诗在现代诗里,是比较强调音乐性的,往往有押韵,不一定是脚韵,行、句子中间有关键字眼,跟前后呼应的也是一种韵。押韵也有各种方式,押得不好是油滑,押得好是恰到好处。我有一首诗叫做《浪子回头》,一开头我就讲,“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浪”字就出现了三次,“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当年我离开厦门的时候,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样的句子开始,同样一个字扭来扭去,变来变去就可以发展下去。像李白那首,“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几个“日”字翻来覆去就发展下去了。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老,走好!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余光中 乡愁 押韵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