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招聘怎么成了面试官的内心大戏
前些天,考研名师张雪峰有关求职“潜规则”的言论惹怒了一众网友,他表示招聘时很讨厌应聘者问五险一金和加班费的问题,他认为那是没啥追求的表现。除此之外,面试被刷的奇葩理由更是层出不穷:有因为“单身狗”的原因而被刷掉,HR认为“单身狗”表明其交际能力有问题;有面试者因当天没有洗头发而被刷掉,公司HR认为前台是公司的门面,每天洗头是基本要求。此外,常见的还有地域歧视、属相歧视、星座歧视,甚至小米公司招聘官曾公开歧视日语专业学生,让他们去“从事电影事业”……
平心而论,用人单位在不违背劳动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特要求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企业都有自身情况,可以自由选择应聘者。但是,有些过于奇葩的要求,很难从中理出与工作能力相关的逻辑链条,只是用人单位的“大开脑洞”,甚至面试官个人的“内心大戏”,就让人未免有些不忿。比如询问五险一金和加班费,何以就是没追求,温饱难道不是人生的基本追求?“单身狗”就是交际能力有问题吗,是否可以理解为对情感谨慎负责?这些奇葩规则,往往缺乏已成共识的稳固价值观的支撑,全看面试官如何解读,倘若没有按照他们内心戏的脚本来演,那么就有可能成就一幕求职悲剧。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除了就业市场依然是买方市场、法律保障不够到位这些因素之外,恐怕也是某种社会心态的折射。有很多歧视,即便法律规范极为严密,恐怕也是能规避的,比如明明内心是星座歧视,在拒绝时也可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规定阻止用人单位不这么说,但不能阻止它这么想。因此,深究这些奇葩规则,一方面从机制性层面改进,另一方面也不妨在社会文化层面反思。
很多就业歧视,往往是社会偏见的固化和放大。比如曾经有美团员工亮出招聘要求:不要简历丑的,不要研究生、博士生,不要开大众车的,不要信中医的,原则上不要“黄泛区”及东北人士。这自然是荒诞的,但细细深究,这些“要求”也常常是互联网上撕扯的热点话题。招聘歧视,是网络意见对立、价值立场交锋的现实折射,也是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价值多元交汇期、社会共识沉淀期的细节呈现。不妨想想这些年,各大领域抛出了多少形形色色的鄙视链,在互联网上有多少“熊孩子”“油腻男”“广场舞大妈”等标签化术语,从中可以想见,我们要涵养出包容理性的社会心态尚有相当距离,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正是这种缺乏多元包容心的延伸。
说个看似相隔甚远的历史故事。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有感于社会观点的激烈冲撞,决心把《罗伯特议事规则》编译成中文。译完后,孙中山还为之换了个名字《民权初步》。所谓《罗伯特议事规则》只是一本教人如何开会的书,介绍的不过是讨论的常识,诸如相互尊重、不扣帽子、禁止人身攻击、不得一言堂等等。而是孙中山名之为“民权初步”,即能够把会开好,能正常表达各自意见,恰是民众权利实现的起步。
这个故事离就业歧视远吗?恐怕也并不那么遥远。倘若社会不提炼出良性对话的基础性规则,不能构建包容多元的文化生态,依然偏见横行、偏狭密布,那么“歧视单身”的现象怕是依然层出不穷,各种“内心戏”也将越发精彩纷呈,我们对“奇葩”想象力的极限,恐怕也会不断被突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歧视 招聘 面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