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江涌: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苏州大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的思想修养得到了升华,道德品性得到了滋养。
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苏州大学实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跨学科的体系设计,在培养方案中嵌入新生研讨课和通识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的融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成功实现了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为主线的唐文治书院、敬文书院育人模式改革,并入选“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学院”之一,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独立思维能力和完善人格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构建了辅导员、班主任的常规学工体系及导师制、学业助教、生活助教的特色学工体系。
让书香萦绕校园,在文化滋养中成长是我们的追求。117年的苏州大学孕育了浓厚的校园文化,目前拥有王晓军精神文明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坊、读书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新生大学第一课、学生标兵宣讲团等一大批校园文化品牌。学校连续两年荣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与特色项目,连续多年摘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连续6年成功中标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拓展项目;在国家汉办的邀请下,先后赴美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孔子学院演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到柬埔寨、老挝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把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深化双创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加强双创课程、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改革,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环境,降低学生双创“试错成本”;另一方面打通众创空间与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之间的管理壁垒,力争让创新创业在校园里触手可及。学校通过“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竞赛,构建赛学协同、赛教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取向积极、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正在形成。
苏州大学倡导“社会即大学”的理念,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支医支教、捐款捐物、沙漠绿化、水体?;?、园林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广大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拥有100多年历史、持续22年不间断的“惠寒”义务支教行动中,学校先后有5万余名师生、300余支团队积极参与,自发捐赠200余万元“惠寒”基金,足迹遍布16个省的23个区市,共建“惠寒”学校25所,1500余名贫困儿童获得苏州大学“惠寒”奖助学金,5000多名留守贫困儿童获益。学校连续20年获得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在育人实践中,苏州大学高度重视学生责任感、公益心的培养,将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学生评奖评助的必要条件,用制度引导学生感恩社会、国家、他人。同时,学校通过爱心学社、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载体,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先进典型;学校通过设立“自强自立”“志愿服务”标兵等举措,引导帮助更多学生自强自立。在帮困助学中,苏州大学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探索“一帮一”+“爱心学社”、“二对一”帮扶+“知名企业家”助学模式,走出了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新途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苏州大学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创新人才作出苏州大学更大的贡献。
(作者:江涌,系苏州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创新 培养 大学 学生 苏州大学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