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银饰刺绣走出深山上展会
大溪村的鸟笼、梅香村的刺绣、塘寨村的腊肉、杉树林村的水晶葡萄酒……这些分散隐藏在凯里乡村的民族工艺品和农特产品这几天集中“火”了。
在11月17日至20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举办的2017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上,专为贫困村寨展示各具特色民族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的18个展位让人眼前一亮。原本是各族人民生活中流行的饰品、用品,走出深山上展会后,成为更多消费者喜欢的装饰品、收藏品,因其精美的艺术性,更进入海内外客商的眼界。据悉,同期举办的招商项目恳谈会上,黔东南州和凯里市推出一批文化旅游开发、民族工艺品产销、服装服饰加工、文化创意等引资项目,经过充分协商恳谈成功签约5个项目、投资金额6.97亿元。项目涉及旅游综合开发、休闲农业开发、茶叶产业化种植、实木家具制作等。另有投资意向的项目8个,涉及文化旅游、绿色食品、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
凯里市有关部门表示,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精准扶贫注入新活力。而将精准扶贫与博览会“合体”,也是凯里市开拓的一条脱贫攻坚新路。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凯里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博览会,吸引了国内20多个省市区和英国、韩国、越南、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多家企业参展。通过民间工艺品及银饰、刺绣工艺品的汇集展览、展示,促进了全国乃是世界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成为当地推动民族旅游、休闲、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许多民间手工艺人因此成为致富的领头人。
凯里市苗绣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龙永花便是其一。过去,为了生计,龙永花也曾收起手中的针线,外出打工,直到2013年。那一年,恰逢第二届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举办,返回家乡的龙永花看到了现场百名绣娘同时飞针走线的场景,备受震撼,激发了她重拾刺绣之路。
灵机一动的龙永花拿出了打工积攒的积蓄建立了自己的刺绣企业,2014年,她的作品在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上一经展出,便被江苏的一名客商相中。2015年,龙永花受邀前往江苏参加活动,最终签订了一笔20余万元的订单,由此赚取了第一桶金,企业也逐步走上正轨。目前,龙永花的企业已吸收了200多名绣娘,她们做工务农两不误,每月纯收入可达2000至3000元左右。
据统计,在前五届博览会的强力拉动下,越来越多的绣娘银匠被带动到银饰刺绣文化产业发展的队伍中来,仅凯里市目前便有绣娘10000余人、银匠4000余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之路,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次展会举办的百家绣娘合作社订单洽谈会上,也成功实现现场签约21单,总金额约1.35亿元。龙永花和她的姐妹们成功签下了142.25万元的大单。
有工作人员表示,透过此次将精准扶贫与博览会相结合,更多的绣娘、银匠会走出深山,很多贫困村寨也将迎来一次涅蓜。
编辑:杨岚
关键词:银饰刺绣 银饰刺绣走出深山上展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