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杨波:深受十九大鼓舞 干一行、爱一行
焊接,大家多多少少都见过,穿着防护服,蹲在地上,戴着手套,一手举着焊枪,一手举着面具护在脸前,焊枪下一片火花四射。但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焊接工作做到极致也能享受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2010年,杨波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来自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的杨波就是这样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杰出技术人才、2017“巴渝工匠”等多项荣誉的焊接高级技师。
“工匠”并不是天生就是工匠,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将工作做到极致,他们也是一点点的累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高中毕业的杨波刚好碰上当时的重庆第二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即现在的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招工,跟大多数报考的初中毕业生相比,杨波在文化基础上有些优势,招工考试成绩优异。他一直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电工,但事与愿违,公司让他跟随焊工师傅学习焊接,成为一名焊接工人。工作后领导也看出了杨波的思想波动,时常找他沟通谈心,一段时间过去后杨波终于决定先安心做一名焊工。跟着师傅学艺两年后,他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一次碰上他需要独自完成一项焊接任务,没了师傅的指挥安排,他突然发现面对这项任务根本无从下手时才意识到自己离出师还远。这次的挫折对杨波触动很大,自此他对焊接工作的态度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如果说之前他只是安心做一名焊工,那么自此杨波才开始用心做一名焊工。
杨波在现场施工。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杨波不惧夏日高温和冬日的阴冷,在继续跟着师傅学习之余,休息时也常捡废料来自我练习。年少时作业不懂得防护,周身被火花迸溅而留下的疤痕到处都是。除了动手,杨波还注重动脑。细心观察老师傅的焊接手法、翻阅焊接理论书籍。白天反复练习的焊接心得,晚上一定记下笔记总结经验,慢慢的,杨波养成了每天记笔记的习惯直到现在,三十年来,他用过数十个笔记本,摞起来近1米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辛苦努力和学习,让杨波掌握了14种焊接方法。
由于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是承接项目的施工单位,石油化工、大型罐体、压力容器、高温高压管道、锅炉电站、天然气长输管线、盐化工等工程项目均有涉及,项目工程的多样性让杨波接触到了更多种类的焊接材料类型,用杨波自己的话说“在有些复杂的工程中,一次能接触到三、四十种不同材料”。焊接材料的多种多样让杨波吃了不少苦、费了不少时间来钻研如何焊好焊成功,同时也获得了更多宝贵的经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焊接技术本领,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超大、超厚、超薄及特殊类材质的焊接疑难问题,特别是带领公司一批技术骨干解决了铝及铝镁合金、钛及钛合金、25-20和25-18高铬合金、镍及镍合金材质、锆金属材料等有色金属方面的焊接疑难。
在一些焊接质量要求很高的工程上,如输送高压氧气管道的镍及镍合金材料焊接,焊缝的要求近乎苛刻。不仅要做到单面焊双面成型,而且焊缝内壁成型后要做到与母材管道内壁一样平滑,有些可容纳人进去的大型管道还能进行实时观测,而一些进不去人的小管道只能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技艺来完成,杨波正是能完成这样“苛刻”任务的人。在拥有过硬的焊接技术后,杨波还追求“焊接美”的极致,别人可能认为质量达标就可以,杨波偏不,做,就做到极致!
施工单位的特点就是人跟着项目走。多年来,深山、戈壁、高温高寒中都留下过杨波工作过的足迹。在人烟稀少的旷野、深山中,杨波和同事们除了要与孤寂和辛苦为伴,还要跟周遭恶略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在三峡库区跨越三个区县的天然气管道焊接施工中,杨波和同事一路跟着管道在峡谷河流间穿梭,3个多月的时间里,吃住都在距离城郊一个多小时车程的荒山野岭上,由于要随着施工的推进不断移动宿营地,一副铁支架、一张竹木板、简易钢管支撑着的几张彩钢板就成了他们的休息房,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彩钢板被掀翻他们只能前往森林里躲风避雨。白天要头顶烈日暴晒,晚上还要提防攀爬进来的各种毒蛇和虫子,单是山里蚊子的凶猛叮咬就让他们苦不堪言。
某公司盐化钛复合板MVR结晶器现场施工组焊。很多施工现场就像图中显示一样,作业面光滑并悬空在高处,需要搭设脚手架配合施工。
在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种焊接场景已经是最舒适的作业方式。焊工的作业面可能存在于各个管道和角落中,悬空、倒立、攀上高高的手脚架等都是他们可能会遇到的作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眼准、手稳,保质保量的完成焊接任务实属不易。更不用提遭遇耐热材料时面对高温的困苦,仅是焊口周边温度就能高达300多度(焊接时需要额外辅助加热),长期的作业环境温度基本都在40-50°C左右,如果是在罐体内狭窄受限的空间作业,工作环境温度可达60-70°C。焊工们头戴防护面罩,身着厚重防护服,手戴橡胶手套,脚穿防护鞋,在这种温度下,一次焊接任务下来,防护服索性黏在皮肤上,脚会被汗水泡发变肿,走动起来疼痛难忍。
三十年来,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考验和磨练中,杨波从一名一线焊接工人一路成长为焊接高级技师、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用杨波自己的话说就是谁能想到一名普通的焊工能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一名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杨波信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并不满足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一直没放弃上大学的理想,凭着自己的毅力,自考完成了大专课程,后又去重庆大学进修了一年焊接专业课程。
当记者见到杨波时,他先把自己的平板电脑放在桌子上支撑好,看着记者好奇的眼光,他笑笑说,走哪都要带到哪儿,工作需要。原来杨波还自学了VUE等制图软件,现在搜集材料,写论文、制图都离不开这个小小的平板电脑。原来,现代焊工早已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只有操作焊枪的单一技能了。多年来,杨波2次协助参与编写国家级工法,1次参与编写重庆市市级工法,获得技术成果、发表技术论文十数项/篇。2010年3月重庆市总工会授予以杨波为带头人的“劳模工作室”牌匾,2013年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铭牌“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工作室集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焊接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企业培养技能骨干,并积极响应参与重庆市教委等部门联合打造的“双师双千”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为职业院校进行案列授课,把多年沉淀的技能技巧、实践经验、成长经历与师生一起分享。
2017年,杨波成为重庆市年度十大“巴渝工匠”之一。热爱自己的工作、能吃苦能钻研是杨波眼中工匠精神的必备,除此之外,杨波还特别强调了传承和品德,他说,没有传承就是“孤家寡人”,技艺就无法延续下去。以杨波为带头人的工作室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焊接技术骨干,在杨波带的40多个徒弟中,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的就有3人。他常告诫自己的徒弟和身边的同事,“一定要勤奋学习,善于总结和消化,要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去创新,不要搞虚化的东西”。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比醚畈ㄉ钍芄奈?他说,“感觉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职工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让大家感受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是大有作为的!”(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杨波 焊接 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