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河北省政协系统为新征程凝聚新力量纪实
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催生新征程。
省政协副主席艾文礼说,习总书记从黄土高原出发,从正定出发,在艰难曲折困境中磨砺,在复杂国际斗争中历练,在极其丰富的改革实践中探索,成为众望所归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我们手拉手,肩并肩,跟着他走。
有一个河南村不在河南,而在河北。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冀北小山村,坐落在承德隆化县郭家屯镇。从石家庄往北,经保定、北京、承德,行车距离800多公里,开车需走十来个小时。
村里的第一书记沈泉坤来自河北省政协,现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从今年3月27日起,他和省政协另外两名同志李维春、张建平,一直扎在这个山村里。在郭家屯镇,还有省政协派来的另外两个工作组,也是三人一组。
郭家屯镇是京津冀区域面积最大的一个镇,有713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新加坡的面积。河南村有209户,625人,其中贫困户有141户,447人。
驻村工作期间,困难和挑战真不少。
一是洗澡难。去年3月24日,工作组到张家口蔚县阳眷镇西堡村驻村扶贫时,有6男3女,50岁以上有5人,55岁以上有4人,年龄最大李维春已58岁。村里缺乏生活用水,买一担水2元,一桶水1元,还经常买不到。有人最长35天没洗澡。为此,在大家建议下,今年工作组没再安排女同志。
二是如厕难。张家口的冬天,一般在零下20℃左右,极端温度达零下30℃。宿舍里没厕所。每回出门方便,大伙儿都要进行激烈思想斗争,戴帽子,穿厚衣,回屋半小时才回暖。
三是生炉子难。在冬天,宿舍没暖气,一晚上要生炉子三次供暖,这也难坏了多少年在城市生活的他们。
困难再多,没人叫苦。10月27日,记者在石家庄见到了沈泉坤,以及驻在郭家屯镇干沟门村工作组的乌立志。乌立志今年47岁,蒙古族,任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出于对扶贫工作的执着,加上路远、交通不便,他们平时很少回家。这次轮休,他俩是搭伴自驾回来的。
在记者面前,沈泉坤难掩激动之情,诉说他们的牵挂,他们的执着,他们的责任。他们想做的事很多。乌立志专门准备了驻干沟门村工作组厚厚的汇报材料,他们正在谋划纳兰文化产业园建设,推进养殖小区发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推动诸多扶贫政策落地……
工作组牵挂着贫困村,省政协牵挂着工作组。每当“前方”工作上有困难、有诉求,“后方”的省政协有求必应。如报送《关于帮助协调解决三个自然村饮水困难的问题报告》材料后,付志方主席马上批示,省水利厅也非常重视,很快落实资金105万元,帮村里老百姓打水井、建水塔、挖水窖、安装自来水。
沈泉坤说,老百姓需要什么,工作组就干什么。除了打井,工作组还为村里建桥、修路、修坝、修水渠、为村小学建“土暖气”,一户接着一户跑,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不知跑破了多少双鞋。也不知从哪天起,清晨推开门,门口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新鲜蔬菜,绿的绿,红的红……
工作组不想要,但第二天门口又摆满了。
独行快,众行远。谁不想早点过上幸福日子,谁不想早点奔小康?但党的决心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老乡掉队。
有一首《小康之歌》,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农牧民中传唱。这首歌,词作者就是河北省政协财经委员会主任卢瑞卿。
故事追溯到16年前。
2001年6月,党组织选派卢瑞卿到阿里地区日土县担任县委书记。日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日土的农牧民热爱共产党,家家户户都挂着毛主席像,帐篷的一角也会插上一面小红旗。
卢瑞卿看到,乡亲们热爱党和家乡,但生活也很“单调、清苦和原始”。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创建了农牧民创收队,把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农牧民组织起来,修路架桥挣工钱。这是一件新鲜事。创收队员们穿着统一的迷彩服,统一理发洗澡,统一军训,统一升国旗,白天统一劳动,晚上统一认字,农牧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西藏日报》还专门来报道。
第一年工程做下来,创收队员们人均收入达13000元。许多人第一次见到这多现金,不少人都惊呆了,也不知道咋花?卢瑞卿又手把手教他们添置牲口、衣服,剩余的钱存到银行。
幸福如歌,有歌就要大声唱出来。
卢瑞卿又组织大家举办歌唱比赛,并用《我爱你中国》曲子填词改写成《小康之歌》:小康,小康,我们的向往。集体劳动,自信自强。共产党领导我们富强,走出帐篷,走向文明,奔向小康!小康,小康,我们的向往,向前方!
卢瑞卿一直忘不了在他离任的时候,乡亲们轮流在他脖子上挂哈达,挂满了取下,又挂满了。这份情感,让他无论到哪个新的工作岗位上,都不敢辜负党、辜负人民……
他在《援藏情怀》一书中说:日土是一个高寒地带,被许多人称为“生命的禁区”,工作生活在这片古朴的土地上,还要去创造与时代同步的文明,我们凭什么?党的光辉就像我们每天享有的太阳一样温暖普照,我们自己应当怎么办,永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母亲就是一棵大树,为孩子避风挡雨。卢瑞卿说,有一次他看到母亲从地里回来,背着一筐草,弯着腰喂兔子,头发有些白了。他突然发现,娘老了!谁不爱母亲?而党就是母亲,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就把你培育长大,在你不知不觉中让你懂得了一些美好品质。为此,为党、为人民做点事,还需要诉苦和抱怨吗?
党是母亲,人民是母亲,政协组织也是每一个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母亲。已在省政协工作20多年的蒋树平,现任省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每个工作日,他清晨6点多到政协,晚上7点多回家。这么多年来,政协早已融入到他的血和骨髓里,他也早就把个人命运和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政协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他像爱母亲一样爱着政协。
带着这样的情感,河北省政协的每一个人都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曾去调研过塞罕坝。他说,上世纪60年代的塞罕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环境十分恶劣。从五湖四海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塞罕坝两代人经过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人间奇迹。
杨玉成说,塞罕坝精神是河北精神的一部分,也激励着政协委员们砥砺前行。省农科院党组书记胡木强委员,多年来克服本职工作繁忙的困难,从不缺席政协调研活动;省农业厅原厅长赵国岭委员,身患重病,依然坚持参加三农调研,并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还有已离岗的省水利厅原副厅长袁福委员,多次主动要求参加专委会的各项活动。
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李红录说,河北有357万少数民族群众,各民族就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团结一心跟着党,是河北的好传统,更是从革命淬火中得到的一条好经验。
10月30日上午9点,记者见到了河北井陉县政协委员、石家庄市第61中学校长韩淑丽。她刚从学校赶过来,幸福而骄傲。
原来,这段时间她在外地参加培训,这天早上才回校。谁料,她一出现在操场,许多孩子跑过来问她:“校长,您离开学校20天了,是不是去参加十九大了呀?”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这么关注党的十九大,让她内心无比欣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校长,我们又开展“小手拉大手,跟党一起走”的主题活动,上街捡垃圾,还邀请街上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填写了不少十九大知识问卷呢!
韩淑丽说:“孩子们,跟党走,一定会有出息的。”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政协 新时代 政协委员 河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