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两岸交流30年 不信“回家”长坎坷
生要奉上一杯茶,死要敬上三炷香。身为人子,这是人性中最大的需求。但是在30多年前的台湾,这却是逾越雷池“通匪”的死罪。
近日,台北一场“两岸交流30年纪念会”上,从沈阳嫁到台湾的李采恩说:“我特意带着我9岁的儿子来,就是想告诉他,你现在想见姥姥就见姥姥,这是很多前辈用痛苦、呐喊、豁出命争取来的?!?/p>
李采恩口中的前辈,是当年数十万名有家归不得的老兵(大陆籍退伍军人),是所有同情、帮助、与老兵站在一起冲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天条”的人们……
想家 撬动两岸坚冰
无论何时何地,说到台湾的老兵探亲,不会错过1987年3月28日、老兵何文德在台北“幸安国小”的那段呐喊:“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当时在场的杨祖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个时候,不容易??!”杨祖珺当时所在的《前进》杂志社,成为返乡探亲运动的推手,1987年4月何文德任会长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成立,地址就在杂志社内。虽然“我的父母在哪里”是老兵们的集体痛苦,但杨祖珺回忆:“问一句‘老乡,想回家吗’却等同于‘共产党’。我们印了‘想家’的传单,每一份传单都是募款印的,何文德非常珍惜,每张都坚持亲自送到老兵手上,但发传单时被跟监,被打被抢,我们就发动一些热心的年轻人一对一地远远跟着发传单的人,遇到情况赶紧往杂志社打电话报信,我就守在杂志社接电话……”即使这样,何文德还是在彰化的“荣民之家”被痛打出门。有影像存证,何文德在台北的街头,衬衫上喷着“想家”的大字,问声:“老乡,你想家吗?”递上传单并一鞠躬。
事隔30年,记者在台北重读杨祖珺提供的当年的传单,瞬间触到那时的悲愤和乡愁: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想回家,怎么办?你想念父母吗?回家的时候到了!最脆弱的情感凝聚成最坚强的力量,战胜恐惧与强权。
当台北街头有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想家”的衬衫;当1987年的母亲节,热闹的孙中山纪念馆广场,牵着幼儿的年轻母亲和穿着“想家”衬衫的半百儿子站成两排相对,无言展示母子分离之痛;当这些“老儿子们”一起合唱:雁阵儿飞来飞去,白云里;经过那万里可能看仔细。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想家”两字撬动了两岸坚冰——
1987年10月15日,时任台湾内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吴伯雄代表台湾当局宣布: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外,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亲属的,可以申请赴大陆探亲。
回家 推动两岸新局
有什么能抵挡亲情的力量?30年前的11月2日,台北开办回大陆探亲手续首日,凌晨起就排起了长队。记者询问一位当年队伍中的老人:“已经开放了,可以等啊,为什么要连夜去排队?”他有点生气地答:“等不及了??!我都50多岁了,我爹娘还在吗?早回去半天都可能见得上一面。”
1988年1月14日,杨祖珺陪同第一个探亲团——台湾返乡探亲团踏上回家之路。她在纪念会发言时谈到了“老小儿的暗夜啜泣”,即转道香港时,他们住在廉价的不隔音的旅社,夜半时分听着彼此的啜泣声难以入眠。
人潮冲击着“三不”的闸门。11月2日办理申请探亲的首个工作日,1300多人办理了手续,半年内,申请人数达到14万人?!盎丶摇蓖黄平桑蛳蚶泛透艟斐傻目志宓卸?,创造了两岸全面交流的机会——1988年2月1日,台湾当局放宽赴大陆探亲次数;1988年7月,放宽探亲者的身份限制;此后,允许通过民间团体与大陆通信,允许间接购买大陆原料,允许在海外与大陆留学生接触,允许经审查的大陆出版品入台……
1990年和1991年,海基会、海协会相继成立;1992年两会在香港会谈后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跨出两岸高层人士接触商谈的第一步;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了时隔60年的首次握手;2008年,两岸实现历史性的“三通”——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2011年,台湾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攻读学位;2015年7月,大陆对台湾民众免签注;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会面,确立了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回望1979年大陆对“三通”的呼吁,台湾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作家蓝博洲说:“现在已经是‘四通’,多了通婚?!蓖彼菜担骸傲桨抖喾缬?。”李采恩以亲身经历讲述“风雨”的感受:“2007年我结婚后初到台湾,一下飞机就被带到了面谈室,看到警官和摄影机,问了我各种问题,包括婆婆家的电话号码、婚宴摆了几桌,我真的说不上来,我长这么大没被警察问过话,紧张得要哭了?!薄懊嫣浮?、“三限六不”,这都是针对大陆配偶和大陆学生的特殊条款,歧视与敌意如影随形。打破隔绝的交流合作的两岸关系中,新的障碍丛生,新的坎坷不断。
一家 尚待情感回归
杨祖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为推动返乡探亲奋斗的很多名字,其中包括学者王晓波?!八俏颐堑奈男?,帮我们写传单。在讨论探亲团返乡时,王晓波建议去祭黄陵?;丶也唤鍪翘角?,也是寻根,回到精神的家乡。我认为这个建议很好,我们就去祭了黄陵。祭文是王晓波写的。”
记者于30年后读这篇祭文:“大劫未了,太平难期;愿我先祖,佑我华胄;同室止戈,永弃相残;再结同心,光大中华。”感觉于今更切中时弊。30年前,台湾社会各界对老兵付出了同情与关怀。杨祖珺在述说往事中说道:“我们之所以在1986年、1987年推动开放老兵探亲,是因为有钱有势的那时已经通过香港、美国与家人联系或见面了,只有最基层的老兵没有钱、没有门路,最无助。即使开放了,我们要组团回去,也凑不出旅费。我就电话打给张艾嘉(知名影星),说明情况,她说‘好’,就赞助了我们返乡团的机票。这件事过去我一直没有讲。在推动返乡的过程中,很多人像张艾嘉一样,只要遇到需要帮忙的人,都会出手支援?!?/p>
可是,去年高雄的公园里,名叫洪素珠的女子却追着一名老兵辱骂:“不要脸,中国难民!”近日,台湾某报报尾刊出几行字的《荣民心声》:我们的遗产有眷村和牛肉面/现在我们是歧视和讪笑的完美目标/我们正在孤寂和疏离中老去消失……老兵凋零,血缘和文化的乡愁变成了“政治不正确”,扭曲了人性和价值观,恶于强权。
对此,台湾《远望》杂志社社长林金源在近日台北一场研讨会上指出,上世纪80年代起,在反对国民党的思潮里,“台独”政治势力把过去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中国”改造为“告别中国”,“不想当中国人了”,台湾人“反中”的心理是被误导出来的。新党文宣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明正指出,“台独”为了建构自己的合理性,编造了太多的历史谎言。
返乡探亲30年,时至今日,部分精神和情感的“回家”尚在路上,道阻且长。但正如30年前禁令挡不住亲情,30年后妄行也挡不住大势所趋。两岸一家,中华之福!(记者 陈晓星)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两岸 大陆 探亲 回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