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三十功名尘与土: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30年
1962年和1971年,台湾出了两首曾经让亿万中国人读完而“泪沾襟”的诗。第一首叫《望故乡》,另一首叫《乡愁》。他们的作者一位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另一位则是现代著名学者、爱国诗人余光中。尽管前者比后者大47岁,且两首诗的创作时间前者比后者早9年,但两位诗人当时的生活和他们的创作背景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1949年蒋介石当局战败后而随迁到的台湾,而一道浅浅的海峡阻断了他们的回乡路,让这两位游子对母亲的爱只能成为一种空落落的挂念。
看起来这仅仅是两个人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诗,但无论是《望故乡》,还是《乡愁》,既是1949年到1987年祖国大陆和宝岛两岸关系的写实,也是那一时代一个民族的悲歌。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唱响台北街头
台湾与大陆的平均最短距离,不过是从北京到河北保定。去厦门旅游,坐游轮看金门大担岛、二担岛的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厦门与金门近在咫尺,而晴天看台湾岛也隐约可见。
如此窄的一道海峡,却曾经隔断了1949年从大陆随着国民党军队落脚台湾人们的回乡路。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再回家,得等待将近40年。
荣民,原本是对退役军人的尊称,台湾社会多用来指称随着蒋介石战败迁台的外省军人,而更多人称他们老兵。
68年前的1949年,内战局势国民党军已无可挽回,多达百万的军民随着撤退的蒋介石当局迁入台湾,而总数约占60多万的军人当中,有国民党正规军队,有因战乱饥饿逼迫选择从军的年轻人,更有许多是被“拉伕”、“抓壮丁”充数的无辜百姓。
这些“老兵”到台时,很多人还只是十五六岁的懵懂小伙子,当他们到台湾时,为了笼络军心,蒋介石当局给每个人发一张“战士授田证”,意思是以后“反攻大陆”后,士兵凭此证回家就能分到土地种。最初老兵们对蒋介石当局“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宣传口号信以为真,以为熬一两年就能回家,与家人一同分享“战士授田证”的荣耀。
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结束和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台湾“反攻大陆”已经成为当局的一个梦幻,之后的蒋介石也很少再提。
再后来,国际冷战局势出现了缓和,硝烟渐熄,但两岸的战争状态仍未解除,原来还是孩子的老兵们有的已经在当地成家,有的在大陆已婚生子的老兵却只能看着别人抱孩子快乐,将自己陷入没从军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回忆。
既然战火已经熄灭,在台外省人此时却依旧不能与家乡亲人有丝毫联系,但“想家”是自古以来,在外游子心头最热烈的期望,任何人任何事也阻止不了。因此,即使冒着“通匪”的罪名,一些外省人也要想办法通过第三国,或者从香港中转家信。谈起当时给苏北老家弟弟写信,今年96岁高龄、家住台湾新北市永和的黄麟表示,那时不管是老兵还是公务人员,都冒着巨大风险。一边怕被台当局扣上“通匪”的帽子,一边又担心老家能不能接到信。因为1947年黄麟离开老家时,他的老家还属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后来听说大陆解放后在行政区划上做了调整,老家属于哪儿他心里也没底儿。而且战乱不断,家里还有没有人都是未知,更让他担心的是,如果弟弟一家都在,而信万一落到别人手里,可能就会害了弟弟。毕竟那个年代,大陆居民凡有亲属在台湾的都被归到了“另类”。
“要说我们能回大陆探亲这个事,还真亏了‘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不断呼吁,不断推动,否则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碧钙?0年前首次回大陆探亲原委,黄麟回忆说,大概在1987年春天,台北街头出现了几十年来第一次成规模的游行队伍,他们打着“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牌子,而该促进会是一个由一群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兵们自主发起的协会,他们身着写着“想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你想念父母吗?你想念亲人吗?你想念故乡吗?”等白上衣,不停地在人来人往的闹区、车站、眷村、荣民之家以及相关的公权力单位门口,以散发传单的方式宣传诉求,并密集举办演讲活动,他们的行动逐渐引起社会同情。这是1949年以来,外省人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向社会大众表达自己“想家”。
“可以回去了”是乐也是痛
乡愁永远是游子们最炽热的心,乡愁也最能让游子心坚如磐。
“当时台湾尚未解严,老兵们上街头、集会游行需要有被逮捕的心理准备,甚至先跟太太办假离婚以免株连;发传单时,须忍受被丑化、辱骂、吐口水、围殴等境况?!背て谘芯苛桨豆叵岛兔窆返奶ㄍ謇凡┪锕菅芯恐沓潞舯硎荆凸凵弦灿幸桓鎏厥獾睦繁尘?,又有利于推动老兵返乡运动。
陈涵郁说,“文革”后的1979年,大陆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尽快“三通四流”,彼时逐渐有台湾高官名流进出大陆,但一般民众仍被严格禁止。这样的情况下,老兵们再无法忍耐台湾当局的双重标准,所印制的第一份传单标题“我们已经沉默了40年”,以思亲欲狂的口吻,控诉多年来清贫的底层老兵们想返乡探望父母,却只获得当局给出“防止被中共利用、渗透”的恐吓。
而就在这时期,台湾党外运动开始活跃,这些党外运动者也正在关注台当局的一个“黑名单”中人士无法返台省亲的问题,于是,这些党外人士也开始协助推动老兵们的诉求,以期趁机突破“黑名单”。
岛内抗争、大陆喊话,以及台湾开始步入社会转型期,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逐渐让冷战筑起的藩篱出现裂痕,1987年10月15日台湾的蒋经国当局正式宣布,一般民众自12月起可赴大陆探亲(同年7月15日宣布解严)。11月2日开放红十字会受理登记,而当时的每日开门前一两个小时就有人潮等在外面,登记时争先恐后,总数10万份的申请表,不到半个月即索取一空。
“可以回去了!”当台当局公告这一消息时,台湾沸腾了,从台北到高雄,从基隆到台中,各地眷村在这一时刻一片沸腾。终于可以回家了,这对于离家40多年的游子们来说自然难以用语言可以描述。
台退役上将夏瀛洲说,那个时候,看到那些老兵们突然注意节俭了,本就收入不高的他们,更显得精打细算。后来才知道,为了回大陆探亲,他们开始攒钱。有些老兵对自己生活要求得特别刻薄,但在准备回乡的行李箱里,塞满了他们买的,却是他们一辈子也不舍得用、不舍得吃的东西,他们说要带回老家去,给父母和兄弟姐妹,要给他们吃给他们用。“其实,大陆遭受多年战乱和饥荒,很多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台湾经济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一直走在亚洲前列,但一些老兵生存状况却并不好。他们中很多人却在坚持活下去,他们活下去的理由只有一个——回乡。有一个老兵,在被抓壮丁前结过婚,有个儿子,来台40年中就一直未婚,后来听别的老兵说他老婆改嫁了。他说他一点也不恨,他感谢妻子帮他抚养了儿子。后来,这位老兵还托人带过几次钱给她。
陈涵郁说,当听到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时,在台湾最南边的屏东一处农地里,十几个正在种菠萝非“中央军”嫡系部队的老兵们,有的放下锄头,一头就栽到地上,抱头痛哭;有的干脆把工具扔了,用也许是他一生中发出的最高分贝高喊着“可以回家了”;也有人半天愣在那没反应。
“无论是痛苦还是高呼,都是一次彻底的发泄?!背潞羲担庑┰优撇慷拥睦媳坏教ㄍ?,都被安置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公家不管他们吃喝,要靠自己开垦种粮,他们就如被流放的人一样,与社会接触也少,有的人因思乡想念亲人,患上了精神病。40年中,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因为回乡无门又看不到未来,在郁郁寡欢中早逝。
不要让回乡的路再断掉
从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到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再到2015年底前两岸达成或签署二十几项共识与协议,两岸在这30年间从战争状态到完全隔绝,从对话到交流,无论是人员来往还是经贸文化交流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一些政治分歧没有解决情况下,两岸关系每走一步都很吃力,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就在两岸应该共同纪念两岸今年开放两岸探亲30年之际,却传出台湾当局“修法”严控大陆党政军群和公务人员或他们中的退休人员赴台参访或旅游。对此,两岸舆论认为,这样做,台湾当局难以摆脱开历史倒车的嫌疑,限制两岸人员往来,犹如台湾社会回到1987年以前戒严时期。
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黄子榕表示,30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30年之后,蔡英文却要限制两岸人员往来,这是要把大家的回乡路给断掉吗?反观无论是于右任或是余光中,他们作的这两首诗,表面上是乡愁,而诗人内心愁的是国家分裂,两首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们期盼着国家统一。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台湾 大陆 探亲 老兵



德国柏林举行航展 西班牙空军表演“空中芭蕾”
联合国官员称赞中国为地区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沙特多地遭沙尘暴袭击
也门胡塞武装一高级成员死于多国联军空袭
土耳其庆祝儿童节
2018年汉诺威工博会正式开门迎客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