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点聚焦点
叶小文:为中国强起来聚合磅礴力量
增添“强起来”的“核动力”
现在,我们离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但正因越来越近,再往前走,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为此,更需要注入强大而有序的活力,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动力。十九大报告说,“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要持续破浪前进,必须装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核动力”。
“核动力”,来自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爸挥猩缁嶂饕宀拍芫戎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在四十年成功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
坚持深化改革。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价格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p>
进一步“改革、开放、搞活”,需要爆发活力,但要活而不乱;需要注入动力,但要持续不断;需要深化改革,但要发展不停;需要向外开拓,但要和而不战。一句话,中国这艘巨大的航船要继续又快又稳、迎风破浪前行,就必然需要既巨大,又安全的“核动力”。
“核动力”,还来自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的基因。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延续至今,不曾中断,一直延续着特定的文化活力与动力。但历史进程中,也曾充满挫折、焦虑与冲突。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一度衰落,就是因为在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我们传统文化的活力、动力机制出了大问题。但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定的文化活力与动力相碰撞、相融合,重新发掘、创造、聚合、爆发出“核动力”。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国家的活力与动力一度空前爆发,使中国一时落伍,相形见绌。世界的现代化浪潮,起源于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的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然而,这个曾令西方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文化活力、动力机制,逐渐显露出其先天不足和负面效应。孙中山先生早前就敏锐地发现:欧洲近百年是什么文化呢?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也是大行霸道的文化。文艺复兴带来的生产力解放使当代西方国家发达,也不断扩大、加剧世界贫富两极的分化。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到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仇恨。而且,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生态危机频频出现。市场经济推动了现代化,也带来了迷心逐物、心为物役、私欲膨胀、发展异化等现代病。地区动荡冲突不已,世界秩序混乱不堪,全球治理步履维艰、?;姆?有学者惊呼,西方已陷入“人类自杀之路”。
迎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虽然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艋饺吮局饕逶诜穸ㄖ穸ㄒ庖迳系募坛泻头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新的文明复兴,已躁动于时代的母腹,呼之欲出。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活力、动力机制,既可有效延续、继续扩大文艺复兴激发活力与动力的正能量,又能够以己所长,弥补西方现代性的先天不足,修正其负面效应。
一方面,几千年中华文明不曾中断的历史,尤其是近代虽也曾一度衰落,但依然自强不息、自我振兴、再度崛起的历史,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以来,可以在新的时代重新激发、爆发出新的活力与动力。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可以因应“后文艺复兴时代”修正负面效应的要求。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指出的,“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独特思维方法”有哪些?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允执厥中——出自《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彼吹鄹娼氪笥硭?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地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在当前,允执厥中,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恰如其分的“度”。此外还有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等。概而言之,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而特别擅长、今天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又重放光芒的“独特思维方法”,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顶天立地;执“中”为度,以“和”为贵,求同存异。
十九大报告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如何发展,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脉切断不得,根深才能叶茂。中华民族从5000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基因世代相传,为中华文明注入深厚的伦理责任和家国情怀,赋予文明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百折不挠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中国的未来决不是西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决不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中华民族最尊崇君子之品、君子之德、君子之行,中国是既独立特行又与人为善、以“和”为贵,讲求“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君子之国”?!疤煨薪?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文化传承,这种思维方法,今天依然能重新激发活力,并且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快速崛起的中国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十九大报告说,“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但中国对外开放的途径和模式,与西方国家过去走过的路子截然不同。中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要走出一条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新路。
“一带一路”首先是经济建设之路。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促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满足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实现走出国与参与国的平等互利。而今天世界各国看好“一带一路”,不仅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经济愿景,还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信心保障。因为这一开放途径和模式所包含的文化底蕴,避免了重蹈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扩张的老路,破解了“国强必霸”“赢者通吃”的逻辑,走出了新兴国家与守成国家必有一争甚至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因为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气。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大走廊,也是文明大动脉,更是世界大桥梁。穿过历史的烟云,顺应各方的期待,今天的“一带一路”应运而生,这一构想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闪烁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光辉,承载着沿线地区的复兴梦想,迈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步伐。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敝泄判愦澄幕?可以为我们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注入活力和持续动力。而迎接一场世界性的、并不逊色于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聚合 十九大 强起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