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张新科:传承传统文化三大途径
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深刻问题。本文认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三个途径出发,即教育、艺术和生活。每个途径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价值和意义。
首先,内化于心,通过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儒、道、禅为一体的思想系统,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要想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就需要对它的思想体系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教育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让青少年去学习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措。但是不能让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背诗而背诗,这与让中国传统经典进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本末倒置的。只有通过教育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内化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才能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把握住其精神内核。
其次,美化于艺,通过艺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说是其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不论是昆曲、京剧,还是黄梅戏、河北梆子,其化妆、服装、语调、唱词、身段、步法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与欧洲的歌剧、日本的能剧等外国戏曲艺术明显不同。中国的水墨画使用宣纸、毛笔、墨汁,讲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在一幅有限的画境里觅得无限的天地,才有了“马一角”“夏半边”“留白”等绘画手法,这与西方油画的画布、笔刷、颜料等工具以及将绘画当做科学从而追求客观、逼真的传统绘画态度也大相径庭。中国书法更是发展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成为世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传统艺术就是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的精华。
最后,外化于行,通过生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范式?!拔幕尘龇墙鼋鲋土粲诓┪锕莸某铝衅泛凸偶业南咦笆橹?它还活跃于今人和未来人的实践当中,成为其思想—行为范式的重要构造因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还应身体力行,落实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行为范式。炎黄子孙在华夏大地躬耕多年,已形成许多对自然和生活的认识。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先人指导农业耕种的历法,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包括“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则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注重调理、治根的中医让中国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联系着自然与人的身体,针灸、拔火罐等古老的医疗智慧在海外悄然盛行。不仅如此,品茗、焚香、抚琴、对诗等生活场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当代社会生活中。所以,通过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因素,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又可以间接地促进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一个生动体现。从内涵上来说,“内化于心”是指通过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其内容主要是包括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在内的中国传统国学经典?!懊阑谝铡笔侵竿ü帐醮兄泄澄幕谋硐中问?其内容主要是包括戏曲、绘画、书法、玉器、园林等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巴饣谛小笔侵竿ü畲兄泄澄幕男形妒?其内容主要是包括中医、传统节日和风俗等在内的中国传统生活习俗。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古今中外、优胜劣汰”的原则,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也不能崇洋媚外或唯我独尊,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说要坚持开放、发展和辩证的态度。三个途径虽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中国的文化自觉并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育 艺术 生活 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