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只因普查员多看了一眼 稀世珍本黄丕烈真迹问世
原标题:只因多看了几眼 看出一部稀世珍本
十年普查 第一次摸清浙江古籍家底
近34万部 超过250万册
浙江藏有多少古籍?如果放在以前,哪怕最权威的古籍专家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近34万部,超过250万册!为了得到这个数字,2007年开始,浙江省启动古籍普查工程,花了整整10年时间,终于宣告完成。浙江省有史以来第一次摸清了自己的古籍文化遗产家底。
9月29日,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正式公布《浙江省古籍普查报告》,截至今年4月,全省95家藏书单位共计完成普查337405部2506633册,其中古籍219862部1754943册(含域外本1877部14522册)、民国传统装帧书籍117543部751690册。


普查现场 每个普查员 都吸着樟木味过活的
“10年古籍普查,报告是死的,数字是枯燥的,但背后普查员数年如一日的付出却是有血有肉鲜活的。”前两天我去孤山的浙图分馆走访曾经的普查工作现场,陪同的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童圣江满是感慨。他从2007年启动之初就加入普查组,从最早奔赴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参加普查培训,到最后出炉报告,全程参与。10年来的每一天,几乎都在和古书打交道。
孤山馆舍历史悠远,著名的红白二楼,红楼修书、白楼藏书。红楼建于1906年,原为清廷预备作为德国皇太子来杭的下榻处,现在是国家级的古籍修复中心。白楼一楼设有小型的对外开放的读者阅览室,其余的空间全是存放古籍的书库,除了中间封闭的天井,常年不见天日。当年在白楼做古籍普查时,所有工作人员背靠书库,围着二楼栏杆排开,正好沿着天井围成一圈,用童圣江的话形容“蔚为壮观”。
走进白楼,一股浓烈的刺鼻味道袭来,经久不散。“那是樟木散发出来的,为了防虫防蛀,所有的书架都用樟木制成,樟木有个特点,年代越古老、存放越久,味道越浓。”童圣江笑笑,看我难受的样子,开玩笑,“每个古籍普查员可都是吸着这个味道过活的。”
一楼左侧有个小小的编目室,几个工作人员正一人一张办公桌,埋头在一堆古书里,做古籍整理。泛黄的书页,有些甚至发黑,每一处斑驳都诉说着历史的痕迹?!罢庑┦敲窆逼诘耐际?,情况算很好的了,普查时遇到年代更久远的,书的破损程度还要恶劣?!蓖ソ艘谎圩郎系墓偶怠K贸鲋捌詹楣ぷ飨殖〉恼掌?,几乎每个普查员都戴着口罩和手套,“保护古籍,也?;ぷ约?。”在古书堆积如山的编目室里,仿佛能看到当时的普查工作现场。
“浙图的情况已经算好的了,有专门的古籍普查人员,有专门的古籍保护书库。而更多的藏书单位,尤其像很多县一级的图书馆,之前很多古籍得不到正确的存放?;ぁF詹楣ぷ饕仓荒芸抗菰奔孀抛?,没有专业基础,就到省里手把手培训?!蓖ソ担安还?,这次整个省发动普查工程,摸底下去,正好趁机培训建立了一支遍布全省的古籍?;ざ游椤!?/p>
很多流传几百上千年的古籍,或是毁于战火,或是毁于虫蠹,残破不堪,古籍?;た滩蝗莼?。2007年1月,“中华古籍?;ぜ苹闭绞凳?。同年7月,浙江省古籍?;ぶ行某闪ⅰW源?,开启了遍及全省每一个角落、轰轰烈烈的古籍普查和?;ぴ硕?。
普查难点 县县有古籍,全国罕见
9月29日,《浙江省古籍普查报告》发布的同时,“2017年古籍编目工作研讨会”在浙图召开,全国多家藏书单位负责人和古籍方面的专家聚集杭州。在很多专家学者眼里,浙江如此浩瀚的古籍藏书量,能在10年内完成普查,实属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因为,“浙江收藏的古籍,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县县有古籍’,几乎每一个县,都藏有古籍。这在全国其他省份都是罕见的?!闭憬偶;ぶ行闹魅?、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说,“浙江历来是个人文积淀非常深厚的大省。古有‘唐之中叶吾浙已有刊版矣’的说法,为浙江地区早在唐代已有图书刻印出版提供了佐证。早在宋代,杭州就成为全国刻书中心?!憧瘫尽幢皇游哑?,是历代藏书家眼中的稀世珍宝,到了近现代,浙江更成为私人藏书楼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些刻书、藏书的优良传统,给浙江古籍的保存和流传奠定了基础。但是浩瀚且分散的藏书量,也为这次普查带来了不少难度?!?/p>
稀世珍本 “黄跋本”重现
那么,长达10年的古籍“摸家底”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曾经被遗忘的稀世珍本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呢?
2012年6月底,在浙图古籍善本库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吴都文粹续集》,因为普查员的“多看几眼”,竟被发现是清代藏书大家黄丕烈祖孙三人的手批校跋本真迹?;突?6册《吴都文粹续集》,有媒体报道称,按当时的拍卖市场价格估算,甚至有说已经上亿。这一事件,当时轰动了整个华东藏书界。
黄丕烈是清代大藏书家,在拍卖市场上,凡经黄丕烈拣选、题跋过的古籍“黄跋本”,都身价倍增。
80后普查员周聿丹,在“扫库式”普查馆藏善本时,发现《吴都文粹续集》书中有很多黄丕烈的题跋,于是交给了时任浙图古籍部主任的陈谊。
“看到‘荛翁藉读’、‘荛圃手校’这两个黄丕烈的印章时,我就多瞄了几眼,越看越觉得,怎么这么像是真的?”陈谊马上联系国内几位研究黄丕烈的权威,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先行,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沈津,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黄丕烈研究专家沈燮元,把他们请到浙图来鉴定。
结果,所有专家一致认为,这套古籍确为“黄跋本”,不仅篇幅大、批注内容多,更罕见的是,书中还有黄丕烈两个孙子的批校。
像这样因为普查而重现的重要典籍还有不少。如浙江图书馆藏明弘光刻本《吴忠节公遗集》、天一阁藏明张岱撰《嫏嬛文集》等。明弘光刻本《吴忠节公遗集》作者吴麟征,在明末北京城破后殉节,后由其子吴繁昌编成此集。由于南明“弘光”年号只存在了不到一年时间,又值兵荒马乱,刻书不易,存之更难。根据古籍普查数据,我省所藏弘光刻本仅此一部。
丽水云和县图书馆有3000多册古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被束之高阁,受潮、虫蛀、鼠咬,无人问津。因为这次普查,得以重出江湖,有明末传承延续至民国的道教手抄本400本、大量畲族文献、明清稀见家谱,以及一套完整的同治版云和县志等。
温州平阳县图书馆藏有平阳籍作者黄光根据古典戏曲名著《玉蜻蜓》《桃花扇》改编成的温州鼓词唱本,其中的《增订玉蜻蜓鼓词》散佚多年,在普查中重见天日,弥足珍贵。
10年普查中,全省各地鲜为人知的地方文献古籍不断涌现。“摸家底的意义,实际上是给我们揭示了全省各地区的文化脉络。这些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富矿。”徐晓军说,“你只要把浙江的古籍目录拿给别人看,一个时期一个地区一群人,在读什么,有什么样的文化传承,一目了然。家底摸透了,文脉理清了,我们后人才可以挖掘先人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为更多人利用。我想这才是古籍普查和?;さ某跣陌伞!?/p>
数字
这次普查范围包括1949年前产生的所有中国传统装帧书籍,多达95家藏书单位参与。除了全省各大图书馆,还涉及博物馆、档案馆、文保所、大学、中学、中医药研究院等。
藏量(册数)最多的7家单位为:浙江图书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绍兴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以及宁波市图书馆。
普查期间,先后有87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包括浙图“镇馆之宝”《文澜阁四库全书》、浙江图书馆藏元刻本《春秋本义》、浙江省博物馆藏刻石宋拓本《忠义堂帖》、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藏内府铜活字印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杭州图书馆藏稿本《王文韶日记》、温州市图书馆藏宗文书院刻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绍兴图书馆藏集庆路儒学刻本《乐府诗集》、温州博物馆藏唐写本《金光明经卷》等。
“哎呀,你小心点,别动?!蔽巳梦叶哉憬∧诓赜泄偶懈逦牧私?,浙江古籍部副主任曹?;ㄌ氐卮影旃野岢黾副竞窈竦闹卮锸锏摹罢涔蠊偶肌?,我赶紧喊停接过。她挺着个大肚子,预产期就在下个月?!懊皇拢叶级チ?,生第一个时遇到古籍普查,没想到这一查,到怀第二个还没查完,踩到了尾巴?!辈芎;ㄐψ潘怠?/p>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普查持续时间会如此漫长。普查可不是简单地清点数量,而是要将每一册书的资料电子化录入平台系统。光一张著录简表,就需要填写16大项74小项信息,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卷数统计、版本、版式、装帧到每一篇序和跋的核心信息以及哪一页有破损,破损是酸化还是虫蛀,又破损到了什么程度,都要一一记录在案。这些又不是现成信息,全靠普查人员在字里行间和残留痕迹中寻找蛛丝马迹。
如此枯燥又烦琐,他们却日复一日,用自己的青春和坚持,换来了浙江10年古籍普查的“开花结果”。
曹?;?周聿丹 古籍不能出库,怀着孩子跟着书跑
曹?;ㄓ惺焙屯驴嫘Γ骸捌詹?,普查,青春都搭里面了?!蓖鲁虺蛩亲?,出主意,“对呀,干脆你以后的宝宝也叫‘普查’得了,多有意义?!辈芎;ㄒ惶绷耍澳强刹恍?,我老公姓白,这下可好,成‘白普查’了,那还了得?!敝谌诵Φ们把龊蠛?。这大概是这群整日埋首于古书堆的人,在枯燥的普查日常中难得的一点笑料了。
2010年从浙大古籍所博士毕业的曹海花,进入浙图古籍部,先是做图书编目工作,半年后加入了古籍普查工程。4年前,也是在国庆前后,还有几天就到预产期的曹海花,为了核对确认馆藏古籍《重校正唐文粹》(存卷一至七十四)中的一个校跋笔迹,坚持赶往上海图书馆古籍部,寻找剩下26卷的著录。
和曹?;ㄒ谎?,浙图古籍部80后周聿丹生两胎都遇到了古籍普查。2008年厦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周聿丹进入浙图工作。用同事的话说,“她找对象、谈男朋友、结婚、生子,都是在普查生涯中完成的”。2011年,周聿丹儿子出生,去年她又生下了女儿。这长达5年的跨度,正好也是馆内开展大规模集中性对古籍进行普查的关键期。周聿丹怀着孩子,追随馆藏古籍的足迹,奔波各地。
浙图的古籍分布比较散,除了孤山路分馆,还有曙光路馆舍的地下善本库,以及嘉兴南浔的嘉业堂藏书楼(1951年,藏书家刘承幹将湖州南浔嘉业堂藏书楼及藏书捐赠给浙图,1953年确立为浙图分馆)。按照古籍不能出库的规定,古籍普查也只能遵循一个原则,“人跟着书跑,书在哪,人就在哪。”
嘉业堂藏书楼的情况更特殊一些,不通电,没有灯,也没有空调,夏、冬两季,在藏书楼上,根本无法待人。因此一年当中可以去嘉业堂做普查的时间,非常短?!按蠹遗∽殴删⒄侄崦耄裨虼砉苏飧黾窘?,又要等到明年再来了?!敝茼驳せ匾?,“我们一般过去,会待足两三个月,中间没有休息天?!?/p>
普查过程中,需要用到相机、扫描仪,把书影传到网络电子录入平台。但是嘉业堂没有电,也不通网络。周聿丹和同事每天早晨,从宾馆出发前,都会把笔记本电源带足,然后再带上充电台灯?!?00年前的藏书楼,哪怕是白天有阳光,室内也是黑漆漆的,你必须开台灯照明。到了下雨天,更是一团黑。”周聿丹说。白天大家忙着普查,把书影拍进相机,把信息登记在纸上,晚上则赶回宾馆,把白天查好的信息和书影一一上传。
由于长时间在黑暗的藏书楼里,那段时间,周聿丹的近视一下子飙升了200度?!坝醚酃啻蟾攀枪偶彝碌耐ú“桑芏嗤履昙颓崆?,40岁一过,就老花了。”
陈谊
和同事跑遍浙江每一个县
1974年出生的安徽皖北人陈谊,原本在江苏一所高校教古典文学,因为对古诗词的热爱,他后来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专业是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为版本目录学。从而开始了他和古书的不解之缘。
2010年初,陈谊博士毕业,那一年,正好浙图徐晓军馆长为了古籍普查工程,前往复旦大学寻觅人才,他恰好参加了陈谊的博士论文答辩。后来,陈谊便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浙图,专门从事古籍普查工作?!岸敛┢诩洌曳⑾?,虽然教书育人,有让自己思维飞扬的感觉,但我更希望能沉下心来和古人先贤对话?!?/p>
进入古籍部后,陈谊迅速着手开始全省古籍普查的调研工作?!罢憬叵夭赜泄偶皇窃谕际楣?,就在博物馆。但是县级收藏单位对古籍?;び秩狈θ鲜?,或者说,不知道如何下手?!蹦且荒?,他和古籍部同事,花了近半年时间,足迹遍及衢州、丽水、台州、温州、绍兴、宁波等地的每一个县。
陈谊至今记得他第一次来到丽水云和县图书馆调研古籍馆藏情况时的震惊?!霸坪屯际楣萦泄偶膊恢勒馀攀榈睦蠢图壑?,这些书就破破烂烂地被锁在一间小屋里?!背乱旰屯滦豢搅嗽坪秃?,云和县图书馆馆长潘丽敏带着他们去开小屋门,“房门打开那一刹那,灰尘扑面而来,我真的呆住了。几千册古书堆在那里,已经爬满了虫卵,(虫子)四处蠕动?!背乱臧诎谑郑辉冈倩匾涞笔贝ツ烤牡囊荒?。
潘丽敏
那段时间大家是皮肤科???/p>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痹坪拖赝际楣莨莩づ死雒糇?008年接任副馆长以来,一直牢记老馆长的古训?!拔抑拦菽谟幸慌攀?。历代馆长总是交待,你们如果不懂,就不要去碰。所以这么多年,我们也不知道该拿这些书怎么办?!迸死雒羲?,2010年搬迁到新馆后,有人也向她提议,书反正都烂成那样了,干脆丢掉算了,“我说那是万万不行的?!?/p>
说起这批3000多册古籍,命运也是坎坷。上世纪60年代,当地民间收藏人把书捐到图书馆,由于历史的原因,待它即将销毁之时,又被辗转藏到了位于县内新华街的老图书馆内(阙家祠堂)。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图书馆工作人员曾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用糨糊和牛皮纸进行了更换书皮的“?;ば浴贝?,把破败的原书皮去掉,包上了牛皮纸。他们并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不仅导致书签、题写书名、藏书印章等古籍信息丢失,而且牛皮纸有酸蚀性,会对古籍造成二次破坏。此后近40年,这些书堆积尘封在小黑屋里,再也没有人打开过。
历史的“门”被打开后,“抢救”成了当务之急。馆内没有人懂古籍普查和修复,潘丽敏于是派了两个工作人员去省古籍?;ぶ行难啊D闹?,只有高中文化的同事回来后,向她诉苦不迭:“古籍啊,看都不看懂,哪个填哪个,都对不上?!蔽弈沃?,馆长潘丽敏只好亲自带队,于那一年的春节前夕,在杭州浙图曙光馆舍地下善本库学习培训了整整半个月,赶在大年三十除夕前才回到云和。
实际的“抢救”工程比想象的还要困难和庞大。“第一步是要把书上的虫粉、幼虫和虫卵都去掉,但你不能用刷子,书页已经很脆弱了。只能用干毛笔,逐页逐页轻轻刷,动作要非常小心,不然很可能又二次破坏了?!惫馐钦飧龆鳎死雒舸烊?3个人,3000多册古籍,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
费事还是其次。最糟糕的是,这些古籍蒙尘太久,一刷动,沉淀数百年的灰尘就漫天飞舞。潘丽敏说:“这些灰尘好像会咬人。哪怕戴了口罩,这个灰尘还是直往你的鼻孔钻。年代久远了,古书难免有各种真菌潜伏。那段时间,同事跑医院皮肤科成了???,好一点的还只是发痒,有的皮肤敏感的,大片大片起红点,只能不停涂涂药膏坚持到最后。”
而这一切,仅是10年浙江古籍普查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图书馆学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曾说过,整理古籍者的职责便是“为古人行役”,他们如同守护者,披荆斩棘,留给后人继续汲取民族文化的财富。
翻开厚达263页的《浙江古籍普查手册》,普查员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开卷有益,书不负人”和“书比人寿,人不负书”。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浙江人面对先贤留给我们浩瀚书海时的信念呢?
编辑:杨岚
关键词:稀世珍本黄丕烈真迹问世 稀世珍本黄丕烈真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