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持续改善民生纪实
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多—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持续改善民生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改善民生,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图为琼结县下水乡赞巴村扶贫搬迁点,群众高兴地在自家新楼前合影。(资料图片)记者次旺摄
“过去人和牲畜混居,卫生环境差,经常生病。现在人畜分开,干净的自来水通到了家,村村都有健身设备,生活越来越好?!辈际邪怂尴匕茁碚蛑榘哟宕迕窀侣暝笈喔咝说厮?。
珠坝村的变化,是我区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按照“努力使全区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始终秉承爱民、利民、惠民理念,坚持每年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重点向农牧区、弱势群体倾斜,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双集中”,率先实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补齐教育短板,为培育更多人才厚植沃土
7月12日,日喀则市昂仁县的仁增曲桑同学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昂仁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依托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这里走出了许多优秀学子,仁增曲桑的两个哥哥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走进“象牙塔”。
“近几年,我区在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中设立了‘贫困专项计划’和‘农村专项计划’,向农牧民和困难家庭考生倾斜,今年农牧区考生占比达到八成。”自治区教育考试院院长康良华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学生“愿上学、能上学、上好学”的问题,为农牧民和困难家庭子女圆了上学梦。目前,西藏已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5年免费教育体系,农牧民子女享受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还可以免费上大学。
“‘三包’和免费教育让学生家长没有负担,学校也注重合理制定营养膳食标准,酥油、糌粑、蛋、奶、蔬菜、水果等食品都经过科学搭配,家长只需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的生活、学习都不用操心,学校的入学率一年比一年高?!崩辛种芟刂醒Ы淌笊6嗉?。
内地西藏班是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办32年来已经为自治区培养输送中专以上人才近4万名,为藏家学子铺就了一条“知识的天路”。如今,随着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不断深入,西藏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内地西藏班一样的优质教学。
秀巴山下,年楚河畔,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内,一幢幢崭新的学生住宅楼成为学子们的骄傲。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沪藏教师携手合作,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三大考试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高考的文理科上线率都达到100%,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上线率在全区名列前茅;中考部分学科平均分接近90分;小学学业水平名次从原先全市35名提升到第5名。
这一切,得益于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40名教师的艰辛付出。在日喀则一年的援藏时间里,40名援藏教师结合当地教学实际,编写完成了《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教科研白皮书》和20多本校本教材,更为下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告别缺医少药,农牧民求医路天涯变咫尺
“王大夫,明天我去卫生所找你看病?!弊咴谌湛υ蚰衾鞠爻?,王永峰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这已经成为藏族同胞向援藏医生预约看病的独特方式。
王永峰是烟台组团式医疗援藏团队中的专职医生。援藏期间,他们从各科基础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的查体、诊断、治疗开始,每名专家配备2-3名当地医护工作者,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进行培训,逐步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撤不走”的医疗队。
“援藏医生到来后,县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患者明显增多了。以前经常去日喀则市或定日县看病的村民,也会留在县里治病,减少了奔波之苦?!蹦衾鞠匚郎裰行母痹撼じ裆U级阉?,现在县乡的居民几乎能认出每名援藏医生。
通过两批324名援藏医疗专家的奋斗,医疗援藏从“输血供氧”转向“造血制氧”,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的求医之路天涯变咫尺,“1+7”受援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医疗事业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让各族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要求。截至2017年初,全区乡镇卫生院藏医药覆盖率达8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2%。在援藏医疗队的无私奉献援助下,全区等级医院创建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才培养取得可喜局面,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医院管理改革阔步前进。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时代备受关注的领域,在地广人稀的西藏,互联网更是给传统医疗增添了腾飞的翅膀,就医流程重新优化组合,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牧民群众,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依托互联网医疗,现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今年年初,山南贡嘎县江塘镇江塘村巴桑次仁刚出生8个月的孩子,通过远程超声会诊,由北京的高敬大夫诊断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靶铱髟缯锒铣隼矗蝗痪偷⑽罅??!卑蜕4稳仕怠?/p>
推进社会保障,幸福生活保障网织得更牢更密
走进山南市乃东区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老人们有的转着经筒,有的捻着羊毛,三五成群地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
说起当初的入住经历,70岁的边觉坐在床上笑得合不拢嘴。“刚开始住过来时我实在是睡不着。可住了一两天后,我就再也不愿意回去了。以前条件很艰苦,哪住过这么好的房子?!?/p>
边觉过去是个牧民,无儿无女,也没有老伴,还有高血压。老人住的房子,是两人一间的“标准间”,面积40平方米左右,带独立卫生间,藏床、桌子、储物柜、电视机一应俱全,每间屋子都配有供暖系统。供养中心里,还建有医疗室、活动室、餐厅、爱心超市、临终关怀室等公共设施。
边觉是2015年6月首批试入住的80多名老人之一。如今,这里已经成了212名五保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之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有87岁。
供养中心院长边巴卓玛说,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从设计、规划、选址到服务,都充分结合了当地的民俗习惯。供养中心对老人包吃、包住、包穿、包医、包葬,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
“幸福养老”工程是山南市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目前全市共有13所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实现有意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征求五保户孤寡老人意愿后,把分散在乡村的1.14万名老人聚到县以上供养中心集中供养,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
“多年来,自治区民政厅在‘爱民、利民、惠民’的工作理念下,大力推动民生改善项目建设,尤其关注‘一老一小’这一社会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特殊人群,以‘双集中’供养为基础建立起民生保障新模式,提高了民政公共服务管理和保障能力?!弊灾吻裾碧に锞剿?。
完善的医保政策让越来越多的西藏农牧民群众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暗澈凸业亩髑楸忍齑?,要不然,卖掉家里的房子也不够治病的钱。”2013年,巴桑的丈夫次仁强巴被查出胃癌,前后两次住院治疗花了将近23万元,经医保报销后又申请到大病医疗救助金3.8万元,总报销比例超过了90%。
截至目前,西藏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人数达1.9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各项社会保险参保300多万人次,逐步完善了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方式,进一步建立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治等制度,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相互衔接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姜国杰表示,2017年,自治区财政计划安排300亿元,继续将资金向农牧民倾斜?!拔蠢?,我们将继续把民生改善放在发展首位,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补上教育短板,摘掉缺医少药帽子,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记者玉珍)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西藏 教育 民生 援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