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读图今日读图
探访"人造太阳"项目:有望2050年点亮你家灯泡

寻觅 花十年找材料
将美国垄断技术造价降低90%
什么是第一壁?实验装置中的聚变物质时刻释放着高强度的热辐射。核心区最高温度能达到1亿℃,如果材料性能不佳,要么就被高温瞬间融化,要么就会让反应堆这座锅炉熄灭。王平怀说,要构建起“人造太阳”的核心,需要特殊的材料筑起一道“防火墙”,来抵御装置内部上亿℃的高温环境。在整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中,多个国家都在研制这样的高温核心材料。中国科学家承担研制的这种材料,处于反应堆最核心位置,直接面对高温聚变物质,因而被称为反应堆的“第一壁”。2006年,中国正式加入ITER,接受了研制热核聚变反应堆核心部件的工作。十多年来,过五关斩六将,王平怀团队开启了攻克“第一壁”的漫长科研路。王平怀说,寻找“第一壁”,第一关就是材料。面对上亿℃高温的炙烤,任何普通材料瞬间就会灰飞烟灭。当时,业内普遍认为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耐热性高,是最佳选择。彼时,世界上拥有这种材料的高纯度提取和制造工艺技术的国家中,美国处于技术垄断地位。这种高纯度金属材料,一公斤对外销售超上百万元人民币。由于材料的稀缺性,美国只是少量出售。“大部分时候,是有钱都买不到的?!蓖跗交乘?。为此,从2004年2013年,团队成员从高纯度金属材料提取开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特殊材料研制工作。由王平怀所在团队自主研制的材料问世后,将美国垄断价格降低了90%。
失落 模件决定命运
一年半时间失败十几次
单程将近30个小时的火车,一路从成都平原越过秦岭之巅,再到塞外的黄沙和肃杀,最后抵达终点站宁夏的一个小城。从2014年到2015年10月,一年多里,这条跨越1300公里的铁路线,成了王平怀所在项目组32个成员共同的梦魇,项目遇到了真正的低迷期。解决了“第一壁”材料问题后,王平怀们接下来要破解的是结构问题。研制人员想到了一种特殊的结构,把热量及时地传走。那是一块看上去像三明治一样的结构,底下是不锈钢,中间是铜合金,上面则是特殊的高纯度金属材料。再用特殊的方法,将这些材料结合到一起。如何将两个“个性”完全不同的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件,成为他们面临的新难题?!翱梢运?,这也是我们过去五年最痛苦的历程?!蓖跗交程寡裕秸叩奈锢硇韵嗖钍翟谑翘?。上面那层金属材料是最轻、也是最活泼的碱性金属元素组成,热导率比铜和金差了一倍以上。两者强行连接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新的物相,易脆,易断裂。尤其是2013年底,ITER更改了相关设计,对于“第一壁”的制作要求更加苛刻。
这种工艺上的高难度,也让“第一壁”研发团队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低迷期。更改设计之后,他们制作的??槌晒β什坏?0%。
王平怀至今记得那段灰暗的日子。由于四川没有相关的机加工工厂,每次??榈淖钪栈庸ひ偷侥?。每次从设计制作到检测出来,大概需要三周时间。30小时的旅途,对于送模块的人来说,疲惫,但是带着希望。
从成都到塞外,风景一路转变。这一切对于项目组成员来说,任凭风光无限,对他们都毫无意义。包里揣着的那几公斤??榧袷腔炒ё耪鱿钅孔榈男难汀暗谝槐凇钡那巴居朊?。
王平怀记得,每次成员把模块件拿回来,32个人都会围着两个检测人员。那一刻,空气好像都凝固了,大气不敢出,生怕把好运气吹跑了。检测的过程很短。很快,人群中的低气压便弥漫开来。彼此相视时,有的也只是互相摇头和叹气?!澳嵌问奔洌槔锏钠帐翟谔挂至??!蓖跗交乘担灾劣谠豪锏牧斓荚诠『隙家恼詹恍匚羌佑痛蚱?。
欢悦 他们终于成功
提交了十多项国家专利申请
这样的气氛,一直持续到2015年10月1日。
那天,人们都在忙于休假,“第一壁”主要成员却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等待远方归来的王平怀,那一次去宁夏送??榈恼撬?。
有人自告奋勇去车站接他回来,然后一路小心翼翼地护送他到办公室。过去的无数次失败中,该排查和梳理的问题点,都已经排查并且进行了修正,这一次,应该不会再出问题了吧。那天到检测室的人并不多,只有六七个。王平怀清楚地记得,还是围着两个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空气再次凝固。这一次,他们终于成功了。压抑了太久的项目组,气氛轻松起来,顾不得平时的矜持,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由于这次创造性的突破,仅仅是他们攻克的两种材料的连接工艺,项目组就提交了多达十几项国家专利申请。
希望之源
核聚变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真正实现受控的核聚变,以至于未来的并网发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人造太阳”并网发电
有望2050年点亮四川人的灯泡
到今年为止,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许敏,已经在环流器二号A装置上耕耘了五年。
过去五年里,他们取得了很多成就。譬如,实验装置的加热功率至少翻了一倍,加热手段也更多了。装置运行时,里面燃料的温度一般是2000万~3000万℃,现在十几毫秒甚至几毫秒就可以达到。此外,持续加热以及寻找诸如构成“第一壁”这样的高温耐热材料,是未来的重要命题。
目前,38岁的许敏还在积极培养后备军,成立了一个由全国各个高校聚变领域的青年学子组成的课题组。他们刚刚初步建成了目前中国最大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目的在于寻找适合建造核聚变堆的新型耐高温材料。“还有一个难题,来自于核聚变所需要的除了氘以外的另一种原料氚。氘和氚的剧烈反应,才能发生聚变?!毙砻羲?,氚的半衰期只有12.3年,而每年一个100万千瓦的核聚变电站发电就要燃烧56公斤的氚。
作为地球上最稀有的元素,氚的成本非常高。许敏说,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核聚变反应中产生氚,并且使得氚能够自持。这也就意味着,燃烧掉了多少氚,还要产生出等量的氚来。
虽然研究过程耗资高昂,核聚变试验可能还要几代人的心血,不过,许敏对于核聚变的发展还是非常乐观。首先,在研究“人造太阳”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前沿尖端技术。很多都有广泛的军事和商业应用前景。
以试验中使用的高功率微波技术来说,可以广泛使用到通信领域,实现国产化并能够节省大量成本。其次,等到核聚变电站能够并网发电后,核聚变能源的生产成本相对低廉,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澳壳耙的谌耸科毡槿衔飧鍪奔浣诘闶?050年。我算了一下,那个时候,我应该可以看到?!毙砻羲?,期待灯泡被核聚变点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想玲摄影雷远东
读数
1亿℃
等离子体天性“放荡不羁”,要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必须达到上亿℃以上高温,以及足够高的密度等。目前,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发的托卡马克装置温度已升至5500万℃,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装置达到的最高温度。如何持续给装置加温,达到“点火”要求,是继续面临的课题。
100万元
构建“人造太阳”核心,必须用一种特殊金属材料筑起防火墙,这种高纯度金属一公斤对外销售超过上百万元人民币。从2004年-2013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团队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特殊材料研制,如今自主研制的材料问世后,将美国垄断价格降低了90%。
2050年
研究过程耗资高昂,核聚变试验可能还要几代人的心血。等到核聚变电站能够并网发电后,核聚变能源的生产成本相对低廉,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时间节点是2050年。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人造太阳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