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推荐 推荐
教育改革发展纪实:为人民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更好的教育,源于永葆改革创新的胆识和勇气
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就是人人享有、人人出彩、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老百姓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背后,既是教育发展重心的阶段性转移,也是中国教育砥砺前行的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
4%目标实现后,教育投入增加了,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不断增长,教育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城镇化加速推进,教育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规则流动;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日益紧迫;信息化飞速发展,对教育理念和方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清单”正在越拉越长。
行稳致远,一系列改革持续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双一流”建设,再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一连三个上下贯通、关涉全局的顶层设计方案,陆续由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由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具体实施。改革力度之大,为历来教育改革所未有。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统一部署下,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省级政府的独特优势,切实做好教育“综合”改革这篇“大文章”,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统筹功能,整合各方力量,用好教育统筹权,使各项改革形成有机整体,使原本就有的省级教育管理权限得到统筹使用,着力于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突破、纵深拓展,使改革成效“看得见、可量化”。
在此基础上,国家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关于深化高校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若干意见》,扩大高校在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受到了高校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本届政府以来,教育部本级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项,取消11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教育行政许可事项,精简整合了一批评审项目?!豆抑谐て诮逃母锖头⒄构婊僖?010—2020年)》5年实施情况总体评估报告显示,教育管办评分离深入推进,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正在加快形成。加强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实施国家义务教育监测,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完善博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规模迅速增加,普及程度快速提高。而办园条件差,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园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及时研究制定科学的督导评估标准和办法,全面开展幼儿园督导评估,督促和引导幼儿园规范办园,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义务教育择校热,既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块“硬骨头”,也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2014年,一场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大会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9个大城市全面“打响”。预计到2017年末,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重点大城市各区(县)将实现100%的小学、95%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社会普遍关注的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有望初步得到缓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改革这项牵动千百万人命运的制度变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高考综合改革开始“破冰”。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考试制度正在加快建立。
——以公平为基本导向的多元录取考试招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
——31个省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自主招生调整为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功落地,其余省份也陆续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忘不了弱势群体?!豆移独У厍⒄构婊?014—2020年)》编制出台、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垫高了贫困地区学生和困难群体公平发展的起点。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60%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2016年底,全国有62.4%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已覆盖超过90%的学生,助学金覆盖超过40%;高职教育奖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2016年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9.1万名,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明显增多;30个省份实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涉及考生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为主两纳入”和居住证政策有效落实,八成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100%纳入了“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范围。同时,通过系统谋划和推进管办评分离,我国初步形成了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评价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已经覆盖全国近30万所中小学。13.8万名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兼职督学保障学校规范办学。
积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进一步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为了这个5年之约,教育改革的一张张蓝图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如今,中国教育已经进入改革的“下半场”,一组组数字,记录下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历史时刻:
从2010年起,中国进入“人口红利”下降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74.5%下降至2014年的73.4%。与此同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8.75%提高至11.01%;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3.72%提高至16.35%;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名专业人才,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这意味着随着中国教育红利的持续上升,将抵消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带来的影响。教育,将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育 发展 学生 中国 国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