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陶器中的精品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
陶瓷是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器物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被发现于江西万年,距今已经有两万年的历史。
陶器的出现可不只是多了炖肉这种烹饪方式那么简单,它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得五谷可以经过加热处理成为食物,采集成为狩猎的有效补充,扩大了食物来源范围,以至催生了农业。
陶器也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难怪有学者认为,应该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再加上一个过渡的陶器时代。
伴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进步,人类逐渐成为了食物链顶端的存在,饱暖之后就有了艺术等精神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于是作为实用器物的陶器便又成了最古老的艺术品。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我国便出现了最早的彩陶。


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也就是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时候,陶器中的精品又突然被赋予了专门的意义,成为了身份等级的象征。
辽西古文化范围内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甸子墓地出土的彩绘双腹罐就是这一类代表器物。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彩绘陶是祭祀、随葬用的礼器。
一个遗址就出土了420件彩绘陶
彩绘陶和彩陶别看只差一个字,却是两种不同的陶器。彩陶,就是在制作好的陶器上画图像,然后再放在火上烧,图像的颜色与器壁便融为一体。彩绘陶则是在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
彩绘陶出现的时期其实很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东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都出土有彩绘陶器。
当时的彩绘陶就是为了使得生活中器物美观,只要是泥质陶盆、壶、瓶、罐、盘等都有彩绘。彩绘陶以黑、褐、红色为地,用红、白、黄、绿色矿物颜料绘图案。纹饰以几何图案为主,有圆点、条带、云纹、涡纹、回纹等,也有一些构思复杂的图画,如蟠龙、变体动物纹等。
而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多数都出土于先人墓地,数量上尤以大甸子墓地为最,出土彩绘陶器420件。
其他考古发掘出土彩陶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主要有:辽宁北票丰下遗址一件折腹盆口沿和腹部有彩绘图案。内蒙古赤峰蜘蛛山遗址出土14件彩陶残片,器形有陶尊、陶鬲、陶豆、陶罐等。在敖汉旗范杖子发掘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八十余座,B区凡是殉猪、狗的墓葬都出土有彩陶,器形有陶罐和陶鬲两种。C区发掘墓葬29座,出土的彩绘陶器有陶罐、陶鼎、陶豆等。
出土的彩绘陶器主要器型有尊、豆、罐、鬲等,多数使用红、白两色矿物颜料描绘成卷曲的线条,再构成连续的单元,组成精美的云雷纹、卷云纹、兽面纹。
有的彩绘陶以黑、红两色绘出鲜艳华丽的横条纹、斜线纹、三角纹图案装饰;也有的彩绘陶以黑、红、白三色绘出精美醒目的双勾连续变体云雷纹。
大甸子出土的彩绘陶器还有少数纹饰是以动物面目为图案的主体,器物整体的画面分割及主辅纹饰的配合,与黄河流域年代较早的铜器纹饰风格很相似。
从随葬用品上能看出男女分工
大甸子墓地据碳十四测定年代约为公元前1695-1735年,相当夏的时期。
在大甸子出土的彩绘双腹陶罐高27.5厘米,器物造型独特,器身有双腹,像是两个陶罐结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双腹罐”,又因为形状有点像宝塔,也称为“塔式瓶”。通体彩绘,用黑、红两色矿物原料,彩绘出横条纹、斜线纹、云雷纹,三角纹等图案装饰。下腹是花瓣纹,状如火焰。整个彩绘双腹罐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纹样醒目而华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彩绘陶虽然颜色对比鲜明,绚丽斑斓的,但与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彩陶不同,色料附着性不牢的彩绘陶花纹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很难保存。因此专家们推断,这种彩绘陶在当时就不是实用器,多数作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礼仪用器或随葬之物。
大甸子墓地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无论大小都是头向西北,在不到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密集排列了800多座墓葬,井然有序,墓与墓之间罕有打破关系,可见当时墓地表面必设有标志,是在有管理状态下使用的。
墓中箱型葬具不同,有木制、石制或以土坯垒砌而成。随葬陶器的墓有600余座,最少的为1件,最多的达12件。从随葬品来看,女性以纺轮随葬,男性以斧、箭等随葬。墓葬中虽保留着氏族社会的传统,但已看出男女分工和贫富差别。
随葬的器类有鬲、爵、鼎、罐、尊等,共计1600多件。随葬陶器通常是以鬲、罐为一组,一般成人多用一组,礼遇隆重的才用二组或三组。
大甸子墓地出土兽面纹图案的墓葬共37座,都是大型或较大型墓葬,在整个墓地的分布与出陶鬶、陶爵两种酒器的墓一致。总体上看,在墓圹规模大、随葬陶器数量多的墓葬中彩陶出现的频率高,高规格的彩陶有集中分区的现象。
研究者表示,出土彩陶数量多的墓葬,墓圹大、随葬陶器多,墓主身份地位高。这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已存在明显的社会分化,墓葬中随葬的彩陶不仅是一种冥器,同时也成为丧葬礼仪中的一种礼遇。
先人们发明的六大制陶术
从出土的大批制作精细、纹饰考究、彩绘风格独特的彩绘陶器可知,制陶业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重要部门。根据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制法有泥圈套接法、轮制法、模制法三种。
泥圈套接法这种制造陶器的技术与黄河流域不同,在辽西、辽东相当普遍。泥圈套接法,就是先根据不同的器形和同一器形的不同部位预制成泥圈。器身部的泥圈,其下有外茬口,其上有内茬口;口沿部位的泥圈则只有向下的外茬口;器底则只有向上的内茬口。待泥圈和器底稍干后,由下至上套接,在套接的地方,内外涂抹陶泥,使之结合牢实。
轮制法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用陶轮加工陶器的方法。陶轮也称为陶车,是一个固定在矗立的短轴上的圆盘。加工陶坯时,把和好的泥料放在转动的轮盘上,借助陶轮旋转的力量,用手掏料,以提拉的手法制成陶坯。轮制法制成的陶器,器壁厚薄均匀、造型规整,器表面往往留下密集的轮纹,器底留下线割的偏心纹。
模制法就是将泥料填入模子,制成陶坯,待半干时取出。
这个时期已经算是制陶的成熟期了,甚至现在影视剧里还经常看到男女主人公在那像模像样地摆弄陶轮。而最开始,人类制陶就是用手捏,捏成个能装东西的形状也就对付着用了。
到了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普遍都是采用泥片贴筑的制陶术。它是用捏制的粘湿泥片,在一个类似内模的物体外面,一块一块敷贴成陶器整体。
泥片贴筑方法之后,更为进步的陶器手制方法是泥条盘筑法。此法是将泥料做成泥条,然后从下至上盘绕成型,再用陶垫、陶拍、陶抹等工具抵压、抹拭、仔细加工。泥条可以从底一直盘绕到口沿,工艺合理,成型较好,制作也较便利。
而在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各种方法就逐步为轮制法所取代了。轮制法的出现,不仅增加了陶器的生产数量,而且提高了质量,时至今日依然使用着。
最优质的泥土制作彩绘陶
随着技术的发展,陶器的用料也更精细了。最早期的陶瓷,均为大颗粒砂质陶器。因为陶器烧成温度低,矿物未溶蚀,大都保持原来的晶形,所以胎体表面可以用肉眼清楚辨认出粗沙粒的存在,称之为“粗砂陶”。
随后由于陶窑的出现,提高了陶器的烧成温度,先人们在陶坯泥土里掺入一定量的细砂粒,可以提高炊煮陶器经历火焰反复炙烧随后冷却的抗受能力,我国先民的陶炊具基本都是“夹砂陶”质料。
至于一些造型精美、做工细腻、带有装饰性质或者成为最初礼器性质(祭祀用)的装盛器,甚至要挑选优质泥土品种,并且事先淘洗泥料。这就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所使用的原料了。
彩绘双腹罐的胎体是灰黑色,这是大甸子出土的彩绘陶的特点。陶器按胎体颜色来分,可以分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等。
中国最早的陶器,当时烧制是在露天下采用覆烧方式,所以陶胎表现为砖红色而称之为红陶。
继红陶之后出现的是灰陶,这种陶色之变表示了烧成技术的进步,窑炉烧成技术的改进也提高了陶器的质量,因而灰陶比红陶更耐用。
黑陶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还有一种比较珍贵的是白陶,指的是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陶器。
而生命力最强的就是彩绘陶了,直到唐朝都有生产,常以白粉打底,再在上面绘上当时流行的花纹。当然那时彩绘陶主要也还是随葬之用。
到了现在,除了闲着玩玩情调的手工陶艺外,能张口就来的陶器也就是喝茶时候用的那些了。
辽西与夏商有脱不开的关系
茶具那时候没有,但是酒具是有的。在大甸子出土的管流爵的基本形态与夏王朝陶爵相似,而其陶色和装饰则有着本土文化色彩,研究者认为这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同时也有专家根据彩绘陶上的纹饰判断,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取夏而代之的商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葬发掘报告》,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发掘墓葬804座,随葬陶器的墓葬有640座,各类陶质器皿总计1583件,其中彩绘陶器有420件,能辨别出花纹的有334件,器形有陶鬲、陶罐、陶鼎、陶壶、陶尊、陶簋等,器表彩绘纹饰十分丰富,有171种。
这些彩绘陶的纹饰都是用红、白两色绘于烧制完成的器物表面,红色颜料为朱砂和氧化铁,白色颜料为碳酸钙。从纹饰的转折变化中可辨认出是用毛笔画的。多数是在器身上先画白色主纹,再以红色勾勒或填涂余地,红白两色间留出均匀线状的黑底色。少量颜色在陶器上显橙黄,与红色相间使用充当白,与白色相间使用充当红,经鉴定是红白颜料相混合所致。
彩绘的精细与粗劣差别很大,不仅存在于不同墓间,也存在同墓的不同器物间,显然是出于不同画手,据此可知至少是有同时并存的画手,水平相差甚大。
就文化的创新而言,植物形彩绘纹饰具有典型性。夏家店下层文化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禾苗、花树形纹饰图案应是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的反映。草木稻禾等纹饰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独有的题材,具有明显的农耕文化特征。
研究者认为,凶猛的饕餮纹、神秘的蟠螭纹、龟蛇纹、庄重的云雷纹标志着和平安定时代已成为历史,残酷的征战、杀戮成为现实。这种早期青铜文化的彩陶纹饰明显地影响了后来商周青铜器的装饰工艺。
关于传承,郭大顺先生认为,夏家店发达的文化特征彩绘陶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等,“酷似商代青铜器上的同类花纹主题等等”。同时他也提到,“由于受到当时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影响,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传播发展方向,主要是面向南方的中原地区。许多迹象表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先商文化和先燕文化的起源,关系十分密切”。
编辑:杨岚
关键词:最古老的陶器 陶器 彩绘 文化 出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