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古老时尚里的靴子和手套
近些年常往西北行走,有一物偶尔会在眼前晃荡,一只靴子,陶靴,是古物。它摆在展览橱窗里,可觉得它是那么熟识。这哪里是古物,它分明就是现实生活中女子们脚下的时尚风情——这不就是雪地靴么?
论说这雪地靴,其实并不能说是一样美物,模样并不俊俏,甚至感觉还有点笨笨的,可它似乎突然间成了女子们的冬日时尚,不论有雪无雪,都一样可以装备在脚上,都一样感觉到特有的派头。
甘肃玉门出土的四坝文化人形陶器
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出土的战国皮手套
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出土的辛店文化陶靴
新疆出土的织锦手套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纺织品手套
辛店文化的靴子,它像不像是雪地靴?真是像极了,可它却在大约3000多年前就行走在寒冷的大西北了,是史前先民的装备。现代雪地靴可是一种舶来品,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这又是一个让人放心不下的事实,应当如何来看待呢?
中国史前就有雪地靴
一直以为,名为雪地靴,应当与雪天防寒有关。事实是,它与寒冷有关,却与雪无缘。
说它与雪无关,是因为它初问世的地点是在澳大利亚。一个姑娘深爱着一位飞行员,每当返航落地,姑娘都要用双手去揉搓恋人冻僵的双脚。有一次飞行员执行紧急任务,姑娘扯下自己的羊皮帽子和大衣领为心上人包裹双脚,这双丑陋的鞋子就这样飞上了蓝天。
这温暖的感觉非常不错,其他飞行员也都学着用羊皮包裹双脚,他们在空战中有了更好的表现。战争结束后,澳大利亚人由这场空战爱情受到启发,制造出名为“ugly boots”的羊皮靴,后来澳大利亚人昵称之为“UGG”,想不到它后来成了全世界潮人推崇的“UGG”雪地靴。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出现过靴子,种种色色,不可尽言。一般来说,那都是男子的装备,更多的是军士们的行头。不过稍稍寻觅,也还是可以发现女子的足上,出现过那温暖柔软的靴子。
李白诗《对酒》,说那吴姬十五“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杜牧诗《留赠》,是写给舞女的,“舞靴应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黄庭坚词《西江月》,也是写的舞女,“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
唐宋时代的女靴,就这样悄悄隐形在诗人们的眼里。古代中国的女人靴,自然也不仅只风行唐宋。因为汉唐女子多着长裙,在图画与雕塑上不易发现女靴影踪。倒是在楼兰出土的干尸,我们看到了女子双脚蹬着的皮靴,那模样与现代雪地靴,也没有什么明显不同。战国的情形,可以洛阳金村出土的驯鸟铜像为例,一个小女子双手各执一棒,棒头立鸟,她的脚上穿的正是矮筒靴子。
其实这靴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史前。前面提到陈列在展柜里的陶靴,靴面和靴筒上还有彩绘,属于辛店文化,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出土,是史前遗物。在甘肃玉门的火烧沟遗址,还见到一件彩陶双耳罐,陶罐的底部做成穿着靴子的双脚模样,属四坝文化?;鹕展狄胖坊辜揭患杖讼?,人像双手掐腰,脚上是一双大靴子,这样夸张地表现靴子,匠心独运。
年代更早的发现,还有属于齐家文化的双脚形陶罐。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辛店文化的靴子,应当是真正的雪地靴吧。西北寒季较长,风雪也大,靴子的发明与流行也很自然。那年代游牧业发达,羊皮也来得容易,做一双皮毛靴子,不会那么困难。
让人惊诧的是,这些史前的靴子,与现代雪地靴如出一辙,它们竟然是如此相似。千年的时尚,在此重现,让人好生慨叹。时尚有时就是突然刮起的复古风,你以为很新潮,其实是古风回潮呢。试想潮男潮女脚上出现的是齐家靴或是辛店靴,多了一种几千年的沧桑感觉,一定更好,一定会感受到来自古老年代的大派与风潮。
手套并非舶来品
古代藏脚有靴子,是御寒一宝;手的问题怎么办,大冬天的,手往哪儿藏呢?
其实,在有靴子后,至迟周汉时期又有了袜子,又称足衣(《说文》)。与这袜子同时出现的就有手套,将手藏入手套,手的御寒问题跟着也就解决了。
那个年代真有手套么?中国古代对手套的称呼又是什么?
在百度上一搜,知道曾经有人说手套是舶来品,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的《荷马史诗》,中国古代貌似没有出现过手套,我们古代的衣服袖子都很长,手都藏在袖子中。清朝末年,外强入侵,带来了手套,民国时期就流行开来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那时就叫手套。西方手套的用途,或说手抓饭要用,女性作装饰要用,宗教仪式要用,骑士要用,都与御寒无关,而这些恰恰可能全是手套衍生的后起用法?;蛴炙凳痔资橇匀说姆⒚?,后来才被当作御寒的工具。
瞧这一番道理,讲得还很充分,结论很武断,它与正宗的考证无关?;辜腥俗奶甘痔状胧?,称手套“传入中国,仿而制之,至多300年”。以为中国古无手套,一个重要理由是文献上没有记载。可手套在古代未必就是用的这个称呼,那在文献上怎么能查出来呢?
不过,还有其他人注意到中国古代手套的起源探索,结论没有上面的说法这样悲观。
考古发现证实,古代中国在战国时代就有手套,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发掘出土有“越王朱勾自作用?!钡哪袷槊脑酵踅?,同时还发现有一双皮手套。皮手套长28.5厘米,五指分开,套口稍长,与现代手套的通常样式非常接近。这当然是那会儿贵族们所用的好东西,平民们也许还没有可能用它,至少是没有皮手套。
古代还有丝绢菱罗缝制的手套,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有出土。墓中随葬的一件九子漆奁里,就装着三副手套。其中一副“朱色菱纹罗手套”,长26.5厘米,直筒露指头形,大拇指套分缝,掌面为朱红色菱纹罗,掌部上下两侧饰“千金绦”,绦上有篆书白文“千金”字样。
在新疆地区也曾出土东汉至晋代的织锦手套,如民丰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一副手套上还织有“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字样,长35.5厘米。它的形状与马王堆汉墓所见相似,四指合并,大拇指歧出,露出指头。
在马王堆汉墓中,由于墓中所有的随葬品都登记在简册上,所以我们才有机会知道汉代人称手套为“尉”。尉,按《通俗文》说,“火斗曰尉”?;鸲肪褪庆俣?,这个尉就是熨,看到这个字就已经有温暖的感觉了。手套取名为尉,与这个火斗关联很大。
手套的名称,显然是晚近出现的。现代南方人俗称手套为“手笼”或“手笼子”,手笼这个名字明代就有。今贵州安顺屯堡明代移民后裔仍用手笼,这是600年前的风尚。手笼又指称一种筒状护手,或称手筒、暖手筒,双手对合筒中,可保暖,但不如手套那样便于执事。
现代使用的手套,有合指和分指式样的不同,也有露指与不露指的区别,这些式样都有不短于2000年的历史传统。
当然,手套的历史并不会只有这2000或3000年,今后应当还能发现更早的证据。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彩陶上,见到彩绘的手形,也许表现的就是手套。在寒冷的大西北,手套的发明年代不会太晚。
足靴与手套,?;さ牟唤鼋鍪侵?,它们也温暖着人们的心。几千年过去,古老的时尚文化似乎还没有过时,它们还在温暖着我们的身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古老时尚 靴子 手套 雪地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