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近200年间中美日关系如何演变?这篇文章说透了
《日本学刊》2017年第5期发表《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历史考察——兼论中美日三国互动及地区影响》(全文约2.1万字),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倪峰。
倪峰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我们把美国与东亚关系的演变聚焦于国家,那么美国、中国和日本无疑是最关键的角色,而且随着历史的演变,三者的重要性、相互之间互动的广度和深度都呈现出逐层递进的态势。这是我们在考察美国与东亚关系演进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的现象。
一、 中美日互动关系的初步确立(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
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将中日两国纳入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两国分别以并非平等的身份确立了与美国的关系,美国开始涉入东亚事务,但是这种涉入与英、法、俄相比并不处于显著位置。面对西方的入侵和强加自己身上的不平等条约,中日两国都开展了自强运动,在中日之间,实际上也展开了一场近代化竞赛。由于历史上中日之间存在着某种师生关系,天朝大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给日本以强烈的刺激,使之在自强运动中采取了更彻底、更面向西方的政策。

资料图片: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 美日围绕着在华利益的争夺(19世纪末-1945年)
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确立了东亚强国的地位。1898年,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占领菲律宾,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中国成为美日两国擭取利益和瓜分的对象。美国主要采取的是“门户开放”的对华政策,而日本在列强中对中国抱有更大的野心。它企图独霸中国的一系列举动最终导致中日之间爆发了全面战争,并与美国在华利益上的矛盾逐步尖锐化,这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要起因。在战争中,中美结成同盟,日本被彻底打败,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则自近代以来首次以大国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资料图片: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
三、 冷战中的特殊博弈(20世纪40年代末-1989年)
二战结束后不久爆发的冷战迅速将中美日关系的互动嵌入了冷战的轨道。而冷战期间,由于中美关系的变轨呈现出两个明显不同的分期。
1947年,随着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冷战正式开启。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及其“一边倒”的政策促使美国的东亚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开始扶植被打败的日本。
而朝鲜战争上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敌友关系最终确定下来,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美日安全条约》,遏制中国成为美国东亚政策的主要内容,而日本基本上紧随其后。美国的这项政策在东亚地区造成的不仅是冷战,而且爆发了局部热战。尤其是越南战争,使美国深陷泥潭,不仅实力大损,在与苏联的对峙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还导致了国内分裂和“领导”世界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期间,日本利用美国的扶植以及各种有利时机重新崛起,美日关系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明显均衡化的趋势。

资料图片:1951年9月8日,美国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条约》。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近200年间 中美日关系 演变


墨西哥一女州长及丈夫因直升机坠毁遇难
直击美国联邦政府圣诞节前“停摆”
“圣诞老人”滑水迎圣诞
科学家观察到迄今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验收
俄土伊将推动叙宪法委员会明年初举行首次会议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