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情境下的明清人物
“起坐捉笔砚,写我躯七尺。”是清代画家华喦在《自画像》上的题诗,讲的是他创作这张“自拍”的举动。在古代,绘画就是今天的拍照。在明清乃至更早的历史时期,人物画是不可替代的留影方式,它赋予了今人一睹前人风采的可能。
日前,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举办了“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展览,汇聚了以上几家收藏机构的明清时期人物画精品62件(套),展现出明清人物画独有的情与境。
春闺倦读图轴
明清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城市商业化的繁荣,中国人物画呈现出多元发展的面貌,涌现出一大批彪炳画史的人物画名家。明初伊始的“浙派”主力吴伟、张路;明中后期“吴门画派”的大家文徵明、唐寅、仇英;晚明变形主义画家陈洪绶;除此之外,还有开创人物画坛重要写真派别“波臣派”创始人曾鲸。清代以来,禹之鼎、冷枚等开创出独具个人风格的人物画面貌,“扬州八怪”金农、高其佩、黄慎以水墨写意人物画见长;此外还有将绘画转向世俗化、市场化的“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这些在中国画史上闪耀的群星,共同开创出明清人物画的繁盛景象。
不同于以前单纯记录主人公真实面容的肖像画,明清的文人画家进行人物画创作,多以简约纯粹的人物形象表现画中意趣,主张体现画中人与画中景的呼应融合。人物画走到此时,已经不仅仅是记录功能,而是把人物的心境、社会地位、性格与周边环境发生关系,构成“情与境”。
于是,在这个有趣的展览中,可以看到富有文人雅趣的“自拍照”,充满温情意蕴的“写真照”,还有正经威严的“证件照”。这些文人间互相勾勒、自画或是共同描绘的肖像,让人感叹,特定情境下的特定人物形象表达,从古至今都是作者们想要留存和表达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图式。
事实上,明清人物画家的写实功底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诟病的。虽然不同于西方肖像画的写实,对人体结构的把握和描绘也不尽科学,明清人物画表达出了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欣赏这些画作,不必囿于造型图影的准确和用线敷色的考究,而是更多地去体会画面生发出的生命气息。
值得一说的是,这次展览还专门开辟“蛾眉”板块,将明清时期著名女性画家的作品和以女性为主题的画作集中呈现。中国历史上不乏擅长丹青的女子,但在明清之前却是凤毛麟角,少有记录在册。直到明清时期,社会的发展带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出现女性画家群体,给画坛注入一阵新风。
编辑:杨岚
关键词:情境下的明清人物 明清人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