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黔南模式”

黔南州幸福的布依族妇女。

各族群众在黔南州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黔南州幸福的布依族妇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成立于1956年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人口42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8%。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
“黔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鼻现菸榧翘频轮撬?,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对于黔南而言,是重大政治责任,是引领黔南发展、推动黔南发展、解决黔南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要以创建工作统揽全州民族工作。
从2013年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到2016年黔南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争取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标,再到2017年全面深入推进创建工作,黔南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强创新、占高地、作示范”为主题,牢固树立“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出了一条具有黔南特色的创建之路。
创建+组织领导,民族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黔南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进程中,始终把完善和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做好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注重科学谋划、高位推动,使创建工作稳步高效推进。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顶层制度设计尤为关键。”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说。
近年来,黔南州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深入实施“一法两规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黔南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自2013年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以来,黔南州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推动创建工作的关键。自进入全面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的2017年后,创建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度,由州委书记和州长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由州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均由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分管或联系领导担任,成员为州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在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如何提高执行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吴胜华说,黔南州把创建活动列入州委、州政府重要督查事项,确保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需要经费保障?!肚现荽唇ㄈ褡逋沤峤绞痉吨莨ぷ魍平桨浮饭娑?,州级财政按照全州总人口人均1元安排创建经费,各县(市、区)创建经费由本级财政按照全县(市、区)总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予以保障。各县(市、区)对创建经费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将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为支持黔南州创建工作,贵州省民宗委安排创建经费700万元,支持福泉、贵定、龙里3个县(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
“领导高度重视,经费保障充足,各级密切配合,使黔南州创建工作得以顺利有效的推进?!鼻现莞敝莩ぱ畲用鞅硎荆ü钊肟勾唇üぷ?,黔南州民族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创建+脱贫攻坚,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
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5.35万人,12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黔南州贫困乡镇发生率下降到9.44%,较2015年下降5.15个百分点,全州未实现减贫摘帽的贫困乡镇由34个减少到22个……这是过去一年里,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交出的沉甸甸的答卷。
“把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关键抓手,统筹谋划民族宗教工作,与扶贫、移民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发力,提升群众获得感,这些举措涵养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的源头活水?!碧频轮撬怠?/p>
地处“三山”(麻山、瑶山、月亮山)地区的黔南州,属滇黔桂石漠化地区,是贵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过程中,黔南州始终把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带动各族群众脱贫致富。
“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黔南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桂荣表示,在创建过程中,黔南州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散居地区,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进程中,黔南州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程,率先在贵州省出台“1+9”大扶贫战略行动配套文件,谋划打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脱贫攻坚战。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整合扶贫政策、打好“组合拳”。
在贵州脱贫攻坚工作中,易地扶贫搬迁无疑是一项“重头戏”。贵州在此项工作中推行的“五个三”机制(盘活三地、衔接三保、统筹三就、建好三所、用活三制),就诞生于黔南州惠水县。此外,长顺县“4+N”产业扶贫和罗甸县“四带”创业增收模式,也已成为全省典型经验。
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黔南州累计减少83.8万农村贫困人口,6个贫困县、115个贫困乡(镇)按省定标准减贫摘帽。都匀市、福泉市、龙里县提前通过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验收。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黔南 创建 工作 民族团结 进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