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陕西:西安高新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
科技创新与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要求积极对接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在今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共建21世纪科技丝绸之路。
在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一股科技创新热潮正在三秦大地蔓延开来。近年来,陕西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努力将传统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渡挛魇 耙淮宦贰苯ㄉ?017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着力构建科技教育中心。规划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基地,部署一批引领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先导任务项目。建设国际科学家协同创新研究及信息共享平台,广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
2017年10月,西安将召开“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这场汇聚国内外最尖端科技人士的盛会将打响西安硬科技品牌,助推西安成为国际一流人才和科技成果的聚集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者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作为陕西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西安高新区经过26年创新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代表西安与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前沿的领地,以及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并正在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
“三区”叠加释放新动能
西安高新区自1991年成立以来倾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讯、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汽车、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创新型服务业八大产业集群。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国家及省部级称号36个。
近年来,高新区对区域经济贡献日益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在陕西省、西安市占据较大比重。2016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17.69亿元,占西安市的83.0%,占陕西省的76.85%,连续第3年突破千亿。全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2万多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据科技部统计,西安高新区的产业规模、税收贡献、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2017年是西安高新区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区和陕西自贸区核心区“三区联动”发展的起始之年,经过26年发展的高新区处在了发展的最好位置,来到了发展的最好季节,站在了发展的最好风口?!叭钡游抟山秤韪咝虑畲蟮恼吆炖头⒄剐露?助其深度融入全球的供给体系,实现资源要素的全球配置,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提供一个全新的改革开放样本和深化改革尝试的典范。
4月1日,陕西自贸区正式挂牌。对照《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高新区制定了“高新区片区实施方案”,确定了自贸区建设25项主要任务,细化任务清单共113条。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还分别制定了四个专项方案,包括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专项方案,以及富有高新区特色的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专项方案。力争通过3-5年改革试验,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
今年1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加快建设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西安高新区在全市追赶超越的排头兵作用。
不难发现,西安高新区26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史。如今的高新区已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策源地,创业孵化全国领先,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式创业孵化体系,拥有各类综合和专业性孵化器30余家,累计在孵和毕业企业超过3000家。高新区吸引和培育了一批高端人才,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53人,聚集陕西省“百人计划”专家57人,西安市“5211计划”专家87人,参与创新创业的两院院士超过80名,是我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之于高新区的重要驱动作用,西安市委常委、新城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毅有过这样的表述:“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体制机制是开发区的命脉,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快行快试是我们的标签和基因。我们要紧紧围绕三个‘国字号’的改革任务,深入对接国家战略,努力打造机制体制的升级版,再造政策新优势,再创体制新活力,再育创新新功能?!?/p>
在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中,高新区将凸显科技创新特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树立一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驱动新模式。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以金融贸易为核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文交流枢纽和金融贸易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面向全球招大引强
招商引资一直是西安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主导产业为中心,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延伸现有产业链,围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极大地提高了高新区产业竞争力,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高新区坚持面向全球招大引强,聚焦国际化配置资源,以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迈向高端为重点,大量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截至2016年底,高新区共有外资企业1184家,占全市总外资企业数的49.73%。投资总额21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1100亿元,进出口额达186亿美金,其中世界500强在高新区有79家设立了170个独立法人和分支机构。三星、美光、应用材料、强生、霍尼韦尔、华为、中兴、比亚迪、法士特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龙头企业以及Intel研发中心、IBM研发中心、GE创新中心等40多家世界500强研发中心落户高新区。
在这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的引领下,众多以创新研发为特征、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拥有国际前沿技术水平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抢滩高新区,同时不断向外辐射,带动本地产业跨越升级,大幅提升了西安以及陕西的全球竞争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新媒体运营主管、国声智库文化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徐蕴峰在赴西安高新区考察后指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是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改革试点的重要战略,为陕西带来了难得的双重发展机遇。作为陕西自贸区核心功能区的西安高新区,应积极把握政策叠加机遇期,充分释放区位优势,继续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内在驱动,深度聚合科技、智力、金融等要素,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陕西自贸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注入源源动力。
徐蕴峰表示,国声智库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智库观”的新型智库,是一个开放、共建、共享的智库平台,既为公共决策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也为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国声智库携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拥有权威专家资源、“一带一路”专项重点课题、“丝路文库”专项成果、“丝路会客厅”、“云媒中国”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能力,以及在助推品牌城市发展上积累的成功经验。随着“一带一路”加快进程,未来国声智库将为西安高新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贡献力量。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创新 高新区 西安 一带一路


冰岛瀑布上空出现璀璨极光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因癌症去世 享年65岁
中国舞蹈“荷花奖”广州开赛
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表示将支持现政府
重庆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致5死3伤
法国南部暴雨造成至少13人死亡
风暴袭击英国引发洪水泛滥 多辆汽车被淹
9名登山者死于道拉吉利峰南坡雪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