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黄华伟:“双一流”建设尤当重视支撑学科
支撑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据笔者统计,上述11个支撑学科(在统计中,哲学包括了逻辑学,历史学包括了考古学,人口学未列入统计口径),在高校的情况大体如下。
从一级学科博士点数看,在27个文科一级学科中,上述11个支撑学科共设置了331个博士点,占文科总数的43.20%。从原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看,在16个文科一级学科中,上述11个(实际8个)支撑学科共有50个国家重点学科,占48.00%。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看,上述11个支撑学科共设置75个,占49.67%??杉?1个支撑学科,在一级学科博士点、原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等平台的支撑上,都获得了较大的支持。
“十二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个学科(不含单列的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高校立项数为15281项,10个支撑学科(心理学未设置)立项8616项,占56.64%。其中经济学下设的理论经济学(776项)和应用经济学(1312项)立项2088项,占13.73%。历史学下设的中国史(798项)、世界史(296项)、考古学(129项)共1223立项,占8.04%。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5个学科(含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立项数为16261项,9个支撑学科(人口学、心理学未设置)立项数5390项,占33.14%,考虑到交叉学科/综合研究(2105项,占12.95%)立项项目中,有部分项目研究方向涉及上述11个支撑学科的二级学科,占比相对会高些。
2015年的申报和评选出的第七届高??蒲а芯坑判愠晒?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参评成果范围是2011年至2013年期间的成果。在评奖的26个学科908项获奖成果中,10个支撑学科(人口学未设置)获奖数453项,占49.87%。哲学47项中包括了逻辑学3项,历史学60项中包括了考古学5项。
多措并举推进一流支撑学科建设
在推进支撑学科建设中,要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多措并举,通过优化学术资源配置,统筹管理好学科、人才、项目、资金、评奖、育人等活动,推进科研评价体系创新和机制改革,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
第一,努力建好一批一流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一级学科,尤其是在11个支撑学科中,在保证高水平的同时,适当增加一流学科布局点,体现扶需扶特的特点,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悸堑街形鞑刻乇鹗俏鞑垦Э平ㄉ杷较喽越先?难以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继续设立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西部高校高水平的支撑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力度支持西部高校设立支撑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部分高水平大学在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特别是支撑学科的学位点,不能轻易取消,调整要慎重。
第二,统筹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在“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或其他省部级人才计划或优秀团队等向支撑学科倾斜。通过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在11个支撑学科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有条件的省份,适时在部分支撑学科推出专项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对高校教学名师和中青年拔尖人才进行资助。
第三,积极支持社会科学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支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机制上要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继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体而言,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中,设置心理学学科项目,同时加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支持力度。要切实加大投入建立起稳定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资金,完善“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项目资助体系。有条件的省份,在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可以设置支撑学科专项项目。
第四,加大社科优秀成果奖励力度。在现有的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中,适当增加支撑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数量和奖励力度,鼓励和引导支撑学科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严谨治学、铸造精品,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建议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奖,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增强社科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加快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第五,重点推进研究基地建设。推动高校现有的以支撑学科为基础,具备相对较好的研究基础、较强的人才队伍、较强的问题凝练能力和一定的决策咨询经验的重点研究基地,向新型智库转型,充分发挥高校支撑学科科研优势。适当增加11个支撑学科在教育部和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中的布局,统筹推进各类研究基地协调发展,大力提高智库建设水平。
第六,强化支撑学科育人功能。在11个支撑学科中,适当扩大卓越人才、人文基地班、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学科范围。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以支撑学科为支持,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育人功能,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环节、教育人群三个“全覆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使他们既有远大抱负又脚踏实地。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双一流 学科 大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