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朝戈金: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包括史诗《江格尔》《格斯尔》在内的蒙古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丰富的内蕴,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与蒙古人民的诗性智慧。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此之际,本刊邀请蒙古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请他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来谈谈近年来以蒙古文学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史诗是文学的,也是生活的”
学术周刊:您曾说过,史诗仅从文学角度研究还很不够,对于那些仍在活态传承的史诗而言,其社会文化功能往往十分复杂。蒙古族史诗的社会文化功能都有哪些?在活态传承方面大致有哪些难点?近年来民文所在资料收集与整理研究蒙古族史诗方面,有哪些进展?
朝戈金:关于蒙古人,能见到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当时蒙古民族共同体尚未形成,没有广泛使用的文字,文学主要是通过口头方式来传承,于是口头文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与特定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相结合,积累与呈现出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和某些特殊样式,而且蓬勃发展至今。前几年我们做了一个项目《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收录了除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格斯尔》和《汗哈冉贵》外的其他中短篇蒙古史诗,就足足有四大卷。这些文学作品在长期传唱过程中,显示了其文学品质并大大超越了其文学品质。置身于历史进程中的人们,不是按照所谓知识体系来规范自身生活,而是按照生活规律来创作精神产品,只是后人在认识研究这些作品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作品归类为或文学的,或历史的,或哲学的,等等。很多文学作品,在当时乃至今天都发挥着除文学审美外的其他社会文化功能,比如遇到瘟疫、灾害等时,牧民们会请歌手唱一段史诗来驱邪禳灾,以求风调雨顺、避凶趋吉,给生活带来祥和美好。由此可见,史诗不只是审美的,它还有其他社会文化功能,简单基于文学的理论方法来解释它,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在口传时代,蒙古族中能识文断字的,大概就只有极少数的贵族和僧侣,文学生产与消费多依靠口耳相传。如今人们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而且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很多人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定居,生活方式发生整体改变,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这些都给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很大冲击。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少数民族或者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而是经济飞速发展、人们交往空前频繁之后所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需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抢救?;?特别是如何利用今天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好地总结这些文化遗产的特点与规律,在新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传承与弘扬,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人希望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消亡。
对于蒙古文学,我们有相应的研究机构,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还有我们民文所,都在做相关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只是这些机构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用现代技术手段、现代知识理念,来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
学术周刊:2000年前后,您提出用口头程式理论立体化应用在史诗研究上,打破史诗研究局限,至今已近20年,在这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新成果?
朝戈金:当时我们是有一批学者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这批学者既深谙本民族文化传统,又通过海外研修熟知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关于民间文化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因此在学习借鉴他人成果的同时,也开始进行本土化实验,用“他山之石”攻破国内学界的某些惯性思维与传统套路,带来新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范式。
近年来,国内史诗、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成果、主持或参与国际性课题,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频繁广泛的国际对话中,中国学者开始跟上乃至引领国际学术潮流的某些方面。比如国际史诗研究学会是在北京成立的,民文所的若干学者在学会里担任重要职务。不久前在比利时成立的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就是由中国民俗学会率先发起的,动员了美国和日本民俗学会共同作为创始会员成立这个国际性组织。光是这三家学会的会员就有将近1万名,目前还有很多国家民俗学组织希望加入,相信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未来会越来越壮大。在国际上营造这样的学术平台,中国学者、学科、学术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学术周刊:您讲到在一次田野调查中,因为史诗歌手居住地处偏远,地形复杂,您和您的团队只能骑马拜访。像这样的经历多吗?田野调查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中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朝戈金:传统的文学研究,总体而言是重文献、轻口传,没有认识到口头文学也是人民群众诗性智慧的结晶,所以原始资料积累不够,现在只能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来采集资料。有了充足的一手资料,才能做充分的研究工作。
中国的很大数量的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国境沿线的边远地区,或高山大泽间,或密林环绕中,到这些地方去做资料采集,难免会有些困难。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去离市区200公里的一个县,有时需要走上整整一天;有的地方还不通电,录音笔、摄像机等设备连基本的电力保障都困难。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地方都修筑了高速公路,架起了电线,原来一天的路程缩小到现在的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达,当地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资料采集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一些其他困难。比如有些活动需要在深山老林开展两三天,同事只能借住在当地老乡的柴房里,白天暑热难耐,晚上蚊虫叮咬;有的同事在采访途中发生了车祸,有的进入疫区出不来;还有例如民间祭祀活动午夜才开始进行,记录摄像的工作人员需要昼夜不停歇地连续工作。比如苗族的《亚鲁王》是唱给逝者的,只能天黑来唱;还有一些地方讲演《江格尔》,需要将蒙古包的天窗都盖好才能开始。很多民间文学都蕴含着特定的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很多都会伴随特定的仪式活动,仪式活动有它特定的规范。因此,我们采集这些资料,只能跟着当地的禁忌和规范走,并非想什么时候记录就什么时候记录。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少数民族 蒙古族 文学 传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