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筑就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风景"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亿万国人憧憬的中国梦,也是世界瞩目的中国创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出旺盛生机和光明前景。
生态文明至关重要
京津冀3省市和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态?;ず煜呋ㄕ诮袈嗝芄牡赝平?这是一项“硬任务”——今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红线划定。
划定并守住生态?;ず煜?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步,走得坚决而稳健。
作为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居世界第一。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排除发展遭遇的阻碍,走出工业化革命以来让世界上多数国家深陷的生态困局,实现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正是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ど肪场?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成为百姓热词,显现的成果也浸润于日常,真真切切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5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入耳入心,由此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变,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的模样。
走上充满东方智慧的生态文明之路,是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实践。而其中蕴含的跨越西方国家传统发展道路的新理念,也吸引了全球目光。
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这标志着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3年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制度保障不断完善
7月10日,在两台挖掘机的“围剿”下,上海大江饲料公司的标志性建筑——1幢约6层楼高的饲料车间被拆除。该企业由于设置在水源?;で?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整改。与大江饲料公司命运相同的,还有上海松江区的另外8家企业,它们被要求在7月底前清拆完毕。
“多年解决不了的污染问题,督察组来了,污染企业立即被关停了”“中央环保督察不是‘稻草人’,敢于动真格”,老百姓朴素而真实的反馈,说明了中央环保督察真正戳到了地方的痛点——环保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党政领导干部都有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就有人问责。
2017年8月7日至15日,伴随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进驻四川等8省区,2015年底启动的中央环保督察实现了全国覆盖。截至目前,已有1万多人在中央环保督察中被问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中央环保督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
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再美好的愿景都是“空中楼阁”。党的十八大以来,让“?;ど肪尘褪潜;ど?、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落到实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势如破竹。
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横空出世。2015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印发,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ぶ贫取⒔⒖占涔婊逑?、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な谐√逑?、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8项制度。
5年来,生态环保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以新修订的《环境?;しā贰洞笃廴痉乐畏ā贰端廴痉乐畏ā烦鎏ㄎ曛?环境法治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围绕生态环保展开的执法督察越来越严格:“两高”司法解释降低环境入罪门槛、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中央环保督察启动,省以下环?;辜嗖饧嗖熘捶ù怪惫芾碇贫雀母锟际缘?。
5年来,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进程不断加快?!洞笃廴痉乐涡卸苹贰端廴痉乐涡卸苹贰锻寥牢廴痉乐涡卸苹饭ゼ峥四?取得阶段成效。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
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跃马扬鞭。
发展观的深刻变革
2017年5月26日,一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在中南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这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带来的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
调结构转方式,经济发展底色越来越绿——
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下降5.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3.7%、4.8%、5.6%和5.0%,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在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放缓的同时,2016年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生态工程渐次展开,国土越来越绿——
2016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67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21.3%;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81万公顷,与2012年基本持平。
2016年,全国自然保护区达2750个,比2012年增加8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で?46个,增加83个。
5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
既是共享者也是共建者,绿色发展理念厚植人们心田——
2015年6月5日,“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开通。通过它,每一部手机都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环境监控点,每一位公众都可以成为环保监督员。
2017年世界水日,水利部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倡议青年志愿者参与“河长制”,呼吁成千上万“河小青”“河小二”加入全民治水行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混双冠军赵芸蕾代表志愿者倡议,争做节水护水的“百姓河长”。
每个人都是青山绿水的享有者,同时也是?;ふ?。少开一天车,节约一杯水,垃圾分类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越来越多的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度不断提升。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中国风景可期可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生态 文明 建设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