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大学精神如何滋养公共生活
最美的风景是文化底蕴
我所在城市有一所学院,学院面向市民开放,不过,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开放时间选在了晚上和周末??攀奔渌淙挥邢?,但沐浴着校园的人文气息,总能令人内心归于宁静。
其实,人们希望在大学领略到的,绝不只是红砖绿瓦、湖光塔影的美丽景色,更是格物致知、明德至善的人文精神。一所大学,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不仅能给参观者以精神烛照,也能激发在校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更好践行大学精神,这本身也是对教育的深化。但若只顾外在景观的塑造,不注重内在文化的培育,则无疑是买椟还珠。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管理跟得上,更美的校区、更开放的校园,并不是不可以,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学校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毕竟,大学的高度取决于其文化的厚度。相比于急功近利造景区,苦练内功,追求更高的教学水平,打造人文学术高地,才是更好的选择。
——@庄永明
校园开放考验管理水平
开放是不是一定就意味着混乱?开放与其说是对秩序的挑战,毋宁说是管理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就拿前不久成功“申遗”的鼓浪屿来说,在开放的同时,管理者采用了数字化手段,动态调控游客数量,既能让更多游客领略“琴岛”的文化魅力,也能?;ば〉翰怀鱿帧肮亍钡那榭?。校园开放,也是如此。
包容、开放是大学应有的品格,理应让高校的公共资源更好惠及他人,让高校的文化气息更多地感染公众。从公众的角度而言,每一所大学都是一座“精神灯塔”。因此,开放校园,让人感受“大学之大”,是值得期待的做法。对在校师生来说,校园打造文化景区,美化校内环境,也是一个“利好”。
可以说,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序的开放是值得肯定的。但关键是要做好校园的区域规划,协调好游客参观与学校教学之间的关系,在精细化、信息化上下功夫,把校园管理水平提升上去。
——@李荣灿
拆下“心墙”也要划好底线
有人说,开放校园,是拆“围墙”,更是拆“心墙”。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如今,拆除围墙早已不鲜见,从长沙、西安“拆墙透绿”,到河北正定开放机关单位与社会停车场,不少地方的“围墙”渐渐消失,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糯笱в氩鸪接幸烨ぶ睿澈笸嘎兜那∏∈歉涌诺男奶?。
高校是人文精神的高地,是文化活力的甘泉。但只有开放,才能让人文精神滋养更多的人;也只有开放,才能让高校创新的活力不断、源泉不竭。高校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不仅对于公众是一件好事,对于自身也是有益的提高。当然,学校不设围墙,并不代表没有规则。最起码的,应当遵守文明的底线。想起前些年,有人在草坪上吃火锅、进行烧烤,在教室图书馆附近大声喧哗,在校园里随意摘花摘果……类似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公众应该抵制,学校也应设置规则,予以限制。
简言之,既拆“人心之墙”,也划“文明之线”,才能让大学更好地滋养公共空间。
——@韩广平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开放 大学 精神 校园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