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为何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攝氏度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根据病情轻重,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蛏摺4耸比缒芗笆毙菹?,脱离高温环境,一般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重症中暑者。病情危急,可见高热、无汗、面色潮红、脉搏细弱、心律加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症状、甚至发生昏迷。
中医认为中暑是感受暑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夏季常见,可称之为“暑厥”、“暑风”、“闭证”。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体内元气亏虚,夏季暑邪乘虚而入,灼燔阳明、触犯心包所致。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通常是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出现的中暑现象,而阴暑则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现象的原因,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中暑者,形同而病别,延医亦各不同。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之伤,先着于心。其症:头痛眩晕,心烦面垢,身热口渴,其脉虚濡?;杵筒恢耍嘤胫蟹缦嗨啤C恢惺?。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中寒治以温散;中暑治以清凉。先候天时,次随症治。大小须则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时视症。阴暑通常是都市人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如过度使用空调,使室内外温差太大或食用大量冷饮,都会造成脾胃不和,营卫失调,进而中暑。
中暑危害众多,那我们要怎么防范中暑的发生呢?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嵇康《养生论》中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故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不要上火?;褂芯褪?,要保证睡眠。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就会肝盛热重,阴阳失和。故夏季应安排好足够的睡眠时间,尤其是老人和体质较弱的人们中午最好休息30~60分钟。不可不提的还有调剂好饮食。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这些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尽量避免油炸、煎烤之品。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虽然冷饮或冰品在盛夏最受欢迎,多食却是最不妥。
对于中暑,我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有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安然地度过炎热的夏季。
(作者为北京朝阳区中医医院医师)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中暑 阴暑 阳暑 夏季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