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患者“比较式看病”,怎么破
据媒体报道,北大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曾给一名患者认真地看完病后,患者又拿出10个不同医院的病历本对他说:“姜大夫,您说的和一个大夫一样,但是和另外几个大夫都不一样,我该相信谁?”姜玉武感慨道:“在儿科,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病人反复看10位医生,就意味着他占用了其他9个病人的医生资源?!苯裎淙衔?,其实“儿科荒”有很多水分,如果能盘活现有儿科医生的资源,“儿科荒”就可大大缓解。
像这位患者一样,到多家医院、找多名医生看病,再进行比较的看病现象并不少见。不仅儿科如此,其他科室也一样,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或疑难病患者,他们看病往往不着急,有时间多走几家医院甚至多跑几个城市,然后再从中挑选一名医生和一种诊疗方案。
和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比较式看病”可让患者获得更多信息,有利于纠正医生可能出现的疏漏。
但由于从不同的医生那里获得的信息较多,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说法,有时反而让患者更加不知所措,不知听谁好。且患者在听信一位医生时,可能会对其他医生产生不信任,认为他误诊误治,由此引发医患矛盾,也不是没有可能。更重要的是,看病反复比较,医生资源被成倍占用。假如能够想办法减少“比较式看病”,“儿科荒”就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比较式看病”透露出患者看病时的焦虑,也说明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因此,减少这种看病现象的最好办法,是提升医生话语的可信度,让患者只走一家医院也感到放心,不必再带着猜疑另找医生。
另外,基层首诊医生在增进患者信任方面至关重要。这第一道关没有把好,患者很容易走上比较之路。由于首诊医生多身处基层,因此,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比较式看病”。
患者也要看到,尽管医生的说法不同,但并不能说明必有医生出错、诊疗效果必然相差甚远。这是因为,诊疗思维和方法很复杂、也很多样,存在排除法、归纳法、试验性诊断等多种方式,而医生各有不同的习惯,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思路和观点就会迥异,但最终多能到达一个终点,即诊断相同、治疗相似,只不过到达终点的路径不同而已。
可见,在多数情况下,患者不应为医生的说法不同而感到焦虑,认为非得再找权威医生看病不可。但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信任也不能出于盲目,要想让患者不反复比较,除了医生要精于医术外,更需医生善于沟通,对病情进行全面清晰的解释,把各种可能的情况和思路都讲深讲透。这样可使医生的说法逐渐趋于一致,患者多看无益,“比较式看病”就会随之减少。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医生 患者 看病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华盛顿举行迷你火车展览
走访世界最南端水电站项目
贵州黄平举行第三届飞来者大会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聚焦中欧对话合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