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新理念:我国发展新境界的思想引领
新理念:我国发展新境界的思想引领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列谈
树立发展新理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局面的必然选择,是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方位,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紧紧围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在继承前人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理念,集中表现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反映了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针对实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形成并确立的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是对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阔步向前、开辟新的发展境界。
历史继承和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
发展是人类推进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活动及其成果,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具有基础地位和本质意义。发展理念是人们在发展实践的具体认识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价值性的关于发展的认识,解决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想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高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它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自然史的过程并明确指出,矛盾的辩证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公正是人类发展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关系,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等科学的发展思想和理念,从而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全部的发展观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其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辩证运动的和谐统一与哲学统一。
适应中国发展需要而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近百年的不懈探索,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全国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确立适合国情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发展的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光辉,并在历史继承和实践创新中形成了一系列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先进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都在发生着深刻调整和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世界大势和国内问题出发,深入思考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纵横捭阖于国际政治经济舞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新思路新判断新论断,明确指出,尽管世界风云变幻但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于我有利,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发展环境、条件、任务都具有新的特点新的要求。我们只有认清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发展的大局与大势,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才能在近7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近40年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物质基础上,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奋发而有为。
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问题提出新任务,新任务彰显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痹诘车氖舜笠岳丛档氖导蜕钊氲乃伎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鲜明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指出我们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发展新理念也写进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成为“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应运而生的,与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相适应,与实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契合,与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期待相呼应,是对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着力点和主要任务,成为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进全面发展的思想引领。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难以成为经济强国和创新大国。在“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切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重点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重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只有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按照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这些重大关系,切实把调整比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作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因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せ肪车幕竟?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的新形势,我们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和世界命运共同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担负应尽的大国责任。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创新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本质,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居于发展的核心位置,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协调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方式,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骨干,是推动发展变革的根本手段,也是提升发展的根本标志。绿色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性质,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血脉,也是其他发展的哲学基础??欧⒄固逑至朔⒄沟淖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翅翼,是拓展发展空间、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体现了发展的目的,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命,也是其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这五个方面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掌握科学统筹的方法,才能统一思想、统一贯彻,切实以发展新理念推动发展全局的变革,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的地位
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具体实践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的最新创新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构筑起了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大厦的逻辑支撑,形成了“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事关发展全局的行动纲领。
新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境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博大精深,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又贯穿着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方法论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的灵活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和高度凝练,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论与辩证法、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多重辩证统一。
新理念支撑了治国理政思想大厦的逻辑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拓创新,就是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开时代先河的创新、创造、创举,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而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贯穿于整个治国理政思想大厦的逻辑体系,发挥着支撑思想大厦的“钢梁”作用。树立发展新理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局面的必然选择,是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
新理念形成了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行动纲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统领“十三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全局,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扎扎实实付诸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推动创新创业,努力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加快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继续改善社会民生保障,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党和政府对亿万人民的郑重承诺。
总之,新的发展理念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思想基石,必将成为中国发展史上的思想丰碑。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发展 理念 创新 经济 思想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