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发展的中国智慧
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发展的中国智慧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是继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又一次在重要国际舞台上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重大构想是有效解决世界能源问题、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能源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智能电网为基础、输送清洁能源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它利用风、光、水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再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将这些清洁电能通过各地区、各国、各大洲之间互联的电网,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地输送至千家万户。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清洁发展。其实现途径是“两个替代”,即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其本质是开发清洁能源,实现电网互联。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根本目的,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形成全球清洁能源消费格局指明了方向。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清洁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各类清洁能源主要转化为电能使用。电可以满足所有终端能源需求,未来能源系统必然是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为核心的电力传输网络。
全球能源互联网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目标,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科技研发、智能服务于一体的能源网,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是绿色低碳、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能源配置系统,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特征,是世界各国共担低碳减排责任、共享清洁发展成果、共建和平和谐世界的必然选择和务实行动,是共享发展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创造性运用。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为能源领域的重大变革和创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描绘了未来世界能源发展的崭新蓝图,必将深刻改变全球能源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人类能源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推动能源转型。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支撑,可以充分发挥能源网络的规模效应,实现清洁能源生产、输送和分配系统的整体优化与实时调节,使清洁能源的开发、配置、消纳更加高效。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将造福全人类,使能源供给更加充足、能源保障更加可靠、能源平台更加坚强。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未来不仅可以实现低成本的清洁能源供给,更能通过智能化的用能系统满足能源需求,建立秩序井然的能源供需调节机制,显著提升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生产技术、能源传输技术、能源消纳技术的突破,将为全球范围的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管理创新提供机遇,重塑世界能源配置格局。
解决环境问题。全球化石能源燃烧每年排放二氧化碳300多亿吨、二氧化硫约1.2亿吨、氮氧化物约1亿吨,还有大量烟尘等污染物,不仅对大气、水质、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更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有效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复苏。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利于能源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增加就业岗位;能够促进世界各国能源要素优化配置,为各国发展提供新动力,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还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因而,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突破口。
增进人类福祉。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现实难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全球能源互联网以输送清洁能源为根本,推动绿色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有望从源头上破解资源困境、环境难题,为人类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正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清洁能源从富集地区传输到世界各地,能够解决能源匮乏地区的发展难题,有效缓解由能源资源争端所引发的政治、军事、外交冲突,促进资源的均衡分配与交换,让人人享受到可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因而是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举措。
携手共创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美好未来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期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来看,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可以按照以下路径取得重大突破。第一,通过各国国内清洁能源开发、电网技术积累、网络能力建设,实现国内电网互联。第二,目前欧洲、北美洲、独联体等部分国家实现了大电网互联,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推进各洲洲内互联。第三,逐步形成全球范围的互联网络和调配基地,形成区域能源调配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装备制造中心、人才交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最终实现跨洲电网互联。目前来看,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资源、技术、经济、政治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世界各国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发展。
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绿色低碳、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纳入各国能源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引导和推动各类清洁能源开发、跨国跨洲能源通道和各洲骨干网架建设,推动各国电力规划与全球能源互联网规划紧密衔接。
发挥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重点推动关键技术、设备研制、标准建设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目前,中国已经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标准可以走出国门、服务世界,让全球共享中国创新成果。
发挥金融服务的保障作用。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覆盖全球的能源基础设施,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利用共享经济优势,共商共建能源基础设施,通过智能电网共享清洁能源,能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各国经济发展。预计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累计投资将超过50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应综合运用各类融资工具,创新融资方式,如建立多方参与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保障。
发挥国际合作的促进作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全球智慧和力量。在全球政治、经济、能源变革的新形势下,国际组织在促进各国政策衔接、战略对接、规划协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3月,中国发起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搭建起跨国界、跨专业、跨领域的国际合作平台,已经成为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力量。当前,应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各项工作,确立其国际地位,推动其与世界各国在国际合作、技术装备、标准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建设全球能源治理新体系中唱响“中国声音”。
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倡议国,中国应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应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牢牢把握世界能源变革转型大方向,充分发挥中国在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加快推进国内能源互联网建设,建设全国统一电力网络市场,推动西南水电和西部北部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⑼馑?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配置新格局,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典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ば步?。当前,中国正在携手世界各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主席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电网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条件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对于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综合带动作用。我们应把能源互联网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认真学习并采取积极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就能深度融入世界能源体系,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引领多元创新、促进各方共赢,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促进全球能源变革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 作者:程志强)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全球 互联网 建设 清洁 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