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这一次,大英博物馆哪些好东西没来
正于上海热展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之外的故事
这个夏天,登陆上海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正在掀起一股同样火热的观展狂潮。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排队数小时,竞相争睹佘盆梅海特内棺、拉美西斯二世像、“大洪水”记录板、印度文明印章、康侯簋、刘易斯棋子、阿拉伯铜手等串起世界文明史的器物。
《亚尼的死者之书》(局部)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局部)
事实上,碍于漂洋过海的周折、保险费用的高昂、展出条件的严苛等诸多因素,大英博物馆更多的好东西没来,其中就包括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帕特农神庙雕塑。尽管脱胎自大英博物馆与 BBC合作的广播节目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及其同名图书,百物全球巡展的展品相比广播节目、图书的“权威版本”,吻合率也仅约为一半。比如,“权威版本”中的 《女史箴图》,即便在大英博物馆馆内展出,也是难得一见,需要多年等一回。
大英博物馆尤以古代收藏品涉猎广博而著称。这里所珍藏的,更像是人类文明的记忆。太多的历史文化宝藏,有待于人们走进大英博物馆所在的伦敦大罗素街上那幢古典建筑“朝圣”。
它用两个半世纪收集了人类文明的记忆
对外开放于1759年的大英博物馆,至今走过两个半世纪。和基于王室收藏的法国卢浮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不同,大英博物馆的起点是私人收藏,更确切些说,是汉斯·斯隆爵士的一只私人收藏柜。
斯隆去世前夕,将毕生积累的7万余件博物式收藏托付给当时的英国国王,其中图书与植物标本不在少数。在这样的背景下,1753年 《大英博物馆法》 出台,确立大英博物馆的成立。除了斯隆的收藏以外,还有两个系列的收藏同时进入了博物馆,分别是柯顿家族与哈利家族以手写本为主的收藏。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英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彼时这些藏品其实未必价值连城,然而大英博物馆的收藏与展示理念却让它备受瞩目———博物馆不归属于教会和国王,藏品涵盖各个领域,让公众免费共享并获益。
大英博物馆建成之初,图书和自然历史方面的藏品占有重要地位,渐渐地,古物藏品后来居上。1756年,博物馆有了第一具木乃伊和其他埃及文物,那是由威廉·莱修里尔上校馈赠的;1772年,从威廉·汉密尔顿爵士处,博物馆购得最早的古典时期藏品———一系列希腊花瓶;1802年,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拿破仑科学探险中所得的古物藏品,由乔治三世带来……早期的大英博物馆,反倒是自己所在地域的古物乏善可陈,截至1850年,古代英国和高卢的全部文物仅用4只箱子就足够盛放。19世纪后半世纪开始,博物馆才有意识地收藏本地域的文明记忆。
彼时,伴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大英博物馆的藏品规模与藏品质量都让人刮目相看,它们几乎来自整个世界,并且被置于系统、科学的分类之下,简直算得上一部世界文明指南。而为了陈列这些藏品,博物馆新馆的修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在继续。如今博物馆所在的建筑物是1823年至1852年间建成的。1881年,大英博物馆的藏品第一次面临分散,其自然历史类资料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的新馆里,日后那里成为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73年,图书部门则从大英博物馆分离出来,变身大英图书馆。历经藏品调整的大英博物馆,古物收藏的特色愈加深入人心。
古埃及文物可谓大英博物馆的骄傲。从19世纪末开始,实地考察发掘就是大英博物馆埃及文物的重要来源。这类藏品总共有11.1万件,囊括尼罗河河谷周围从公元前5世纪太平盛世到公元10世纪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古代文明方方面面。其中,大型石雕就占了一个楼面,另一个楼面则主要给了彩绘的木乃伊棺木、墓室壁画等。约80具完整或近乎完整的木乃伊藏品在这里陈列,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猫、猎鹰、公牛和其他动物的木乃伊,这些动物都是古埃及宗教中代表不同神祇的圣物。和木乃伊一起保存的,还有其他葬礼用具,如人形棺、石柩、小沙伯替身、护身符、带有保证人死后进入美好生活的咒语的纸莎草纸等等。
同样耀眼的,是大英博物馆的希腊与罗马古物系列收藏。它们几乎覆盖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各个方面,古物制造的最早时间可以追溯自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端的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其中牵引了最多目光的,是美轮美奂的希腊古典雕刻。大英博物馆把一整座高约8米的希腊神庙搬来镇住了一整个展厅,这正是海仙女神庙,又名涅瑞伊得斯纪念碑。另一个展厅里陈列的,全是帕特农神庙的雕像和浮雕,出自希腊古典时期最优秀的雕刻家菲狄亚斯。许多雕刻已经残缺、断裂、无法复原,它们的美却非但无损,反而引来人们的无尽遐想。
大英博物馆绕不开的,还有古代东方文物的收藏。早在1866年,博物馆就成立了东方古物部,有计划地接受中国和日本的藏品,这是欧洲第一个承认东方考古和历史研究地位的机构。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多达2万余件,囊括绘画、书法、雕塑、陶瓷工艺、金工、漆器、玉器、古代乐器等中国造型艺术各个门类。国宝名单就是一长串,《女史箴图》、康侯簋、元至正青花龙纹大瓶、敦煌壁画……这些中国文物打破了惯常的分类方法呈现在观众眼前,按照年代排列,让人们一览文化物证撰写的文明史。
编辑:杨岚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浓缩的世界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