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龙泉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
被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龙泉青瓷,创烧于三国两晋,兴于五代,盛极于宋元,衰败于明中叶,清中后期淡出历史舞台。龙泉窑被誉为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上最后形成,其文化内涵庞杂而生产地域广阔和规模最为壮观的一个青瓷窑业系统。它既是大江南北两大瓷窑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范例,也是宋代官窑和民窑不同文化层次相关联又互相激荡的产物,乃至可以认作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总成。在釉色、器型、装饰等方面,龙泉窑的艺术成就均达到了传统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宋代开创的粉青、梅子青原釉青瓷,其失透如玉的效果,使其在宋代的瓷器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由此进入了宋代名窑的行列。龙泉窑烧造时间贯穿了整整1600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且从未断烧的名窑。
青瓷之美,当在龙泉,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浑厚如玉的釉色,赢得了人们的青睐,为世人所瞩目。尽管欧窑青瓷曾被晋人誉为“漂瓷”,越窑青瓷被唐人称作“秘色”“似冰似玉”“千峰翠色”,但其造型与釉色远远无法与龙泉青瓷媲美。只有龙泉窑才创造出青玉般的粉青和翡翠般的梅子青釉色,其釉色与质地之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巧夺天工的人造翠玉。本文介绍一组歙县博物馆收藏的五代至宋元明清时期的龙泉青瓷,让读者一睹龙泉青瓷的风采。
五代龙泉窑青釉碗(图1),口径8.3厘米,底径4厘米,高4.5厘米。敛口,斜直腹,圈足,碗外壁通体施青釉,内部施釉不及底,底不施釉。腹底有三足。
宋龙泉窑笔洗(图2),口径13厘米,底径6厘米,高4.2厘米;洗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青釉,洗内底饰花卉纹。此洗胎体厚重,釉色莹润。
元龙泉窑影青釉高足碗(图3),口径13厘米,底径4.7厘米,高12.5厘米;花口,折腹,平底,高圈足;碗内壁饰缠枝花卉纹,外壁饰莲瓣纹;足呈竹节状,内外施影青釉。
明龙泉窑鱼篓纹尊(图4),口径7厘米,底径6厘米,高14厘米;平口,丰肩,腹内收至底,圈足;外壁刻画鱼篓纹,肩与腹、腹与腰皆以弦纹隔开,口与底不施釉,其余施青釉,釉色盈润。
清龙泉窑青釉暗花纹盘(图5),口径31.6厘米,底径15厘米,高5.2厘米;敞口,菱花形折沿内凹,口沿饰双线水波纹一周,弧壁作扇骨状。内壁饰一圈缠枝花卉纹。整器施青釉。
编辑:杨岚
关键词:龙泉青瓷 龙泉窑 青釉 釉色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