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京沪高铁六周年:积聚力量再出发
忽忽焉,京沪高铁已奔驰了六个年头。
据《人民日报》7月2日报道,6年来,京沪高铁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领导下,安全持续稳定,运量逐年大幅增长,运输效率不断提高,服务周到、品牌响亮,向世人展示了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最新成果。
经历急建与缓建、轮轨与磁悬浮之争的京沪高铁从动工到通车仅用三年时间,就为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这两大经济区之间架起一座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通道?;χ?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这或许是京沪高铁得以通车最真实的写照。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从规划之初就以创造“第一”为己任的铁路线路,承载了太多国家意志和社会经济效益期望。贯穿三市四省,连接两大经济区,沿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6.7%,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4个。
正如印度的门户网站拉迪夫网说的那样,“中国的高铁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计划,正改变着中国版图。”而京沪高铁犹如一条蜿蜒的河,在中国的版图上流淌。这条举世瞩目的“铁河”,注定将在中国交通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无论如何,它改写了中国轨道交通的历史,改变了沿线城市的命运,更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有这样一组数据,京沪高铁6年运送旅客总人数突破6.3亿人次,相当于所有美国人都坐了两趟京沪高铁。6年来,京沪高铁累计开行58万余趟列车,累计行程超过76955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近两万圈。
而数字的背后,是人们对高铁从认知到接受,进而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铁也使越来越多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正在变得更加丰饶,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地理界桩感受在逐渐淡化,“遥远”和“漫长”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模糊,取而代之的是通过高铁互补、交融,衍生出新的地域文化内涵。
可以自豪地说,从区域来看,京沪高铁加速了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沿线许多城市以高铁为依托,建设了“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高铁新区”,重构了各自的“经济版图”,激发了城市发展的潜力,也带动了沿线经济协调发展。一条铁路往往就会繁荣一片区域或者一群城市的观点得到佐证。
若从全国来看,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如无锡市依托高铁车站规划了总面积125平方公里的全国首个高铁概念新城区——锡东新城,引得众多“产业大腕”竞相入驻。
若以世界的眼光来看,京沪高铁引领中国经济创造奇迹,运营3年盈利打破了高铁亏损魔咒,成为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之后全世界第二条盈利高铁。
一个“应然”的京沪高铁,正脱胎于初始阶段的勾画,乃至无数铁路人的不懈努力。6年的成果就是明鉴。
今天,京沪高铁与古老的运河如影随形,为中国的腾飞再造了一条钢铁的运河。借用泰戈尔的诗句祝福京沪高铁再创辉煌:“沿着你的道路,鲜花将不断开放!”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高铁 京沪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