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大收藏家张伯驹 毕生精品捐故宫
盐业银行这个提款机,是他后来成为大收藏家的重要保障
我们在这里介绍张伯驹在诗词、文化上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想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传统文人。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大收藏家,光有文化那可不行,要想成为收藏家,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储备以外,还必须要拥有相当多的财富,简单地说就是必须要有钱!
大家知道,书画文物收藏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做基础的,张伯驹开始收藏书画的时候才30岁,那么这个年轻人怎么会拥有这么多财富呢?张伯驹出生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他的父亲张镇芳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盐业银行负责人。
说到张家的发达,就不得不说盐业银行。1915年,盐业银行在北京成立,由曾经长期担任天津长芦盐运使的张镇芳出任总经理。张镇芳十分擅长理财,很快就把盐业银行经营得红红火火。后来,盐业银行由官办改为商办,张镇芳就占有大部分股份,成为盐业银行的大股东。在民国期间,中国银行界有著名的北四行。哪四行?分别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盐业银行,这四行是当时享誉全国的中资银行,其中以盐业银行的资金最为雄厚、业务最为宽广。大家可以想象,盐业银行这个提款机,是张伯驹后来能够大批收藏和抢救珍贵书画的重要保障。
成为收藏家,光有文化和财富就行了吗?我们可以断定地说,这还不够,因为在清末民国时期,比张伯驹富有的还大有人在,那么为什么独独只有张伯驹能成为青史留名的收藏大家呢?因为张伯驹除了醇厚的文化修养和足够多的财富储备之外,他还拥有一份热爱生活、信而好古的情怀。
驳了杜月笙面子的京剧大家余叔岩甘愿为他出演配角
在生活中,张伯驹就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众所周知,张伯驹多才多艺,除书画收藏以外,他还爱好诗词、琴棋、戏曲,尤其在京剧艺术上也取得很大成就。他从7岁就开始看戏,看的第一出戏就是杨小楼的《金钱豹》。杨小楼是京剧武生泰斗,在民国期间,享有“国剧宗师”的美誉。
张伯驹不仅爱看戏、喜欢票戏,而且他还喜欢粉墨登场,后来成为余叔岩余派的重要传人和戏曲理论家。大家知道,余叔岩是京剧老生泰斗,他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就是有京剧祖师爷之称的余三胜。余叔岩因身体多病,极少收徒弟,一生只收了孟小冬和李少春等几个入室弟子。
与孟小冬和李少春相比,张伯驹只是一个票友,那么他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跟余叔岩学戏?他又怎么会成为余派艺术的重要传人的呢?原来,余叔岩除了唱戏之外,还醉心金石书画,非常喜欢和文化人交往。张伯驹倾慕余派唱腔,余叔岩也喜欢张伯驹这样有文化会思考的读书人,二人志趣相投,成为相交一生的好友。
1937年春,张伯驹40岁生日,他准备举办一场京剧堂会给自己祝寿,当时正赶上河南老家旱灾,张伯驹临时决定把堂会改为赈灾义演。义演的剧目是《空城计》,张伯驹出演诸葛亮,杨小楼、王凤卿等京剧名伶助演,尤其是体弱多病已离开舞台的余叔岩,也答应出演配角王平,这是令戏迷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为什么呢?余派粉丝都知道,余叔岩是京剧界比较有个性的人,即使在身体好的时候,一般的堂会戏也极少参加。比如1931年6月,上海滩青帮帮主杜月笙家祠堂落成,当时杜月笙已是上海滩黑白两道的风云人物,在大上海,可以说他的手没有伸不到的地方。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时,就连蒋介石都亲送匾额“孝思不匮”祝贺,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市长张群等要人也都送了贺礼。当时,杜老板还盛邀京沪两地京剧名角唱堂会,只有余叔岩是再三邀请也不答应。杜月笙恼羞成怒,让人给余叔岩带话,也可以说是最后通牒,他是怎么说的呢?如不去,此生休想再到上海滩。
编辑:杨岚
关键词:大收藏家张伯驹 毕生精品捐故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