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莫奈最出名的17张名画
莫奈一生遗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画及2700封信件。足迹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从法国到伦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写生,留下无数的作品。
《草地上的午餐》

25岁的莫奈在舍依曾画过一幅长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4.5×6米)。那时库尔贝也在舍依作画,他很喜欢莫奈,常来看他并给《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见。此画完成后,莫奈十分后悔听了库尔贝的意见,对作品很不满,决定不送沙龙展出。在离开舍依时因缴不起房租而将此画作抵押,可惜因房屋潮湿,这幅巨作被损毁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幅《草地上的午餐》,实际上是莫奈为了完成巨幅油画所创作的一幅“草稿”,但即使“草稿”,它仍然有1.3米高,1.8米宽。在这幅画中从题材 和构图来看肯定是受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画启发而作,也可能是想和马奈一比高下。
1865年,莫奈初识卡美伊,请她做自己当时正在筹划的一幅巨型油画《草地上的午餐》中的模特。画面中左侧第一个侧身的女性就是以卡美伊为模特来绘制的。
这幅画是在户外完成的,因此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比较,在描绘外光的生动和景物的真实自然方面,确有过之?;醒艄馔腹帜救髟谌宋锷砩虾偷孛婢拔锷希该鞑永?,令人耳目一新。
莫奈运用印象派的光影手法,描绘了草地上消闲的绅士淑女?;乙杂陌档氖饕裎尘埃耐凶徘熬鞍撞忌系?男人、女人及食品,体现了夏日消闲的假日午餐。后面的一对情侣正要起身离去,一片片绿叶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 显得异常透亮,不仅点明夏天的炎热季节,也增添了画面的颜色。景物、人物都描绘得十分鲜明动人。外光的运用, 给画面带来了色彩斑斓与清新爽朗的效果。
莫奈1865年的《草地上的午餐》,是向马奈1863年同名作致敬。他为了如实描绘光影效果,在地上挖了大坑,在坑内进行创作。本作虽然对人物有精确描绘,但真正出彩却是背景的树叶,它们在逆光下呈现出透明的绿色,由黄绿到深绿色彩层次极其丰富,莫奈解释说这画中每一片树叶对他来说都是模特的脸
《日出·印象》

此画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 所渲染,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与 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曳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 去画成的。莫奈以轻快而跳跃的笔触,表现出水光相映,烟波渺渺的印象。
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宜杌娴氖抢瞻⒏ザ劭诘囊桓龆辔淼脑绯俊>课碚凵涔暮烊?,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这幅画于1874年4月15日第一届“独立派”画展中展出,《喧噪》杂志记者勒鲁瓦,以这幅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莫奈热爱大自然,广袤的田野、潺潺的流水、变化无穷的天空都是他绘画对象。
《睡莲》

43岁的莫奈在吉维尼定居后,在庭院里修了一个池塘,在池塘里繁殖了睡莲,成为他晚年描绘的主要对象。这幅《睡莲》是莫奈64岁时所作的早期小幅作品。
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连作《睡莲》。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1880 年之后,莫奈与印象派的其他画家们疏远了,他在吉维尼造了一座小花园,住在里面作画。他喜欢把水与空气和某种具有意境的情调结合起来,这样产生了《睡莲》组画。 沿着水面,美丽的睡莲一片片向湖面远处扩展开来,画家利用了树的倒影,衬托出花朵的层次,是十分有创造性的 构思。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此后27 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
《韦特伊莫奈花园》

《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

《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这幅作品,和莫奈以往甚至以后的诸多作品相比较,风格是独特乃至迥异的。莫奈的印象派风景画,以户外自然光线下的色彩变化为其主要追求效果,因此有人称其为“外光画派”,而这一幅《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显然是在室内完成的,整幅画上可靠的光源,主要来自右侧的窗子,缺少以往户外直射的阳光。其二,一般来说,由于非直射光线的缘故,室内画的颜色更多偏向中性一些,而这一幅画的颜色却异常浓重、猛烈,说明这是画家要刻意追求的效果。第三,和莫奈以往不关注作品的细节处理不同,这幅画对人物、对衣服的花纹,甚至包括对背景中团扇上花纹等等细节的处理都很细致,这也和莫奈以往的风格也不相符合。第四,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幅画所处理的异域风格主题,放在莫奈的整个作画传统中,都是比较突兀的。和服、日本团扇、折扇、榻榻米、浮世绘歌姬、能剧鬼脸等等日本元素,构成了这幅画主要的内容。
《撑阳伞的女子》

《撑阳伞的女子》是莫奈画于1886 年悼念亡妻卡美伊的作品。人物形象很模糊,连五官和表情都看不见,但随着笔触堆叠的方向,可以感受到草原上吹拂的微风和女子丝巾上跃动的阳光。卡美伊因病死于1879 年,时年37 岁,莫奈在同年画下了《临终的卡美伊》,画中以忧郁的色调、纷乱的笔法,传达出失去爱妻的悲伤。但我总觉得,莫奈爱画胜过爱自己的女人。他曾经这样描述他作此画时的感受:“在我最亲爱的女人的病床前,我发现自己很本能地在这张木然的脸上逡巡,寻找死亡带来的色彩,观察颜色的分布和层次变化我已经主动迎接色彩的冲撞了?!逼拮铀劳鍪?,他竟还能如此冷静地解构、分析。
《冬天的国会大厦》

《从沼泽地观望厄普特河岸边的白杨树》

莫奈视线中的情景是纯真而自然的,表达的是内心真实的感受;他笔下的物象的交融,体现了万物皆有灵气,即使一树一石亦不乏生气,一点一线皆可贯注人之生命运动。总之,画为心迹,莫奈追求的是一种本色美、自然美的艺术意境,是一种从欣赏美到认识美、最后超越美的境界。
象鼻山西边的象鼻子(埃特尔塔的悬崖)

这幅画又名《埃特尔塔的悬崖》,艾特塔特石灰断崖矗立在诺曼底海岸上,因为其形象的高大奇特而被十八世纪的许多画家表现于画布之。在众多关于此景的油画作品中,以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埃特尔塔的悬崖》最为著名。
从构图上看,这是一个横幅作品,庞大的拱形悬崖占据了画幅的左上方三分之二的宽度,左侧岩壁沿着画布的左端被垂直切断。悬崖因此显出奇异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崇高感。
从色彩塑造方法上看,画家用写意的笔法表现天空和海的远景形象,用写实的笔法表现悬崖的背面和海的近景形象。以衬托出悬崖背光面和近景海面的有力的实景。
编辑:杨岚
关键词:莫奈 色彩 画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