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点评书画点评
吴昌硕《石榴》:苦铁道人梅知己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寓居苏州、上海。少时生活清苦,但勤奋好学,无钱买纸笔,以脱毛败笔蘸清水在砖上习字;无钱买石章,在砖石上学篆刻。弃仕途而潜心艺术,自刻印章“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吴昌硕56岁,任安东知县一个月便辞官)。吴昌硕30多岁学画,直到40岁以后,他才肯以画示人。在诗、书、画、印“四绝”中,绘画是其后学而集大成的一项。

吴昌硕 石榴 135.7×51cm 1925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他大半生的经历、学识、才情和修养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大写意的画风。这种大写意的画风透着深厚的书法诗文涵养,对金石味的笔墨探索有着开创之功,其画面充溢着强悍宏阔的气魄。吴昌硕曾自述:“人家说我善于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人家说我擅长书法,其实我的金石更胜过书法?!倍捞氐某渎乱獾幕绯删土似洹昂蠛E闪煨洹钡氖⒚?/p>
晚明以来,时代的动荡加之一种浪漫主义的兴起,使得一批具有自我创造精神的大写意画家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有坎坷多舛的个人遭际,抑或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之心,把不平之气寓于绘画,在创作中尤为任情达性,像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人,他们都将这种个性、主观化的抒情写意发挥到忘乎所以的地步。吴昌硕是这一脉艺术的继承者。其花卉大写意,早期受到沈周、陈淳的文人士大夫情怀的古意营养;到了中期,在时代大背景下,他将这种文人气息结合自身笔墨,汲取前辈和同辈师友的艺术精华,开始尝试并形成了气局博大的画风;70岁到79岁之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在画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声名远扬,作品的题材和数量涌现,甚至影响到日本等国家;80岁以后达到鼎盛时期,艺术面貌成熟,笔墨老辣极具金石味,构图以强调气势取胜,给画坛带来一股清流。
吴昌硕爱画梅竹松石、兰、葡萄、紫藤、荷花、山茶、白菜、葫芦、天竹、牡丹、杂卉等,气势磅礴,内力雄浑。着色极其讲究,打破古人窠臼,偏爱西洋红,有时画花会大胆地把这种红色堆上去。画叶子又用很浓的绿、黄及焦墨。常以红、黄、绿色调入赭墨,喜欢在冲突中取得协调。他的着色方法在传统基础上,汲取了民间绘画的着色特点,渐成雅俗共赏之风。他专精花卉,亦能山水,偶作人物,曾画钟馗捉鬼,讽刺当时“人少鬼多”的社会。
梅花深受许多文人墨客喜爱,在其花卉中具有独特的风韵。梅花生于山野,不畏霜雪风寒,毅然独开,其中蕴含着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吴昌硕在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成就上,画梅有着突出贡献,体现了一种大胆的创新精神。他植梅、爱梅、咏梅、画梅,与梅为友,从画梅中缘物寄情,死后安葬在有十里梅花的超山,一生与梅结缘。
自传曾说:“老夫画梅四十年,天机自得非师传。羊毫秃如垩墙帚,圈花颗颗明珠圆?!彼Щ创踊房迹昂笥?0余年的岁月,50岁以前的作品传世很少。
《岁寒同心》是其76岁时所画。铃印为:缶(朱文)、五湖印丐(朱文)。行书题文:花明晚霞烘,干老生铁铸。岁寒有同心,空山赤松树。稚林先生七十大寿。乙未二月,七十六叟吴昌硕。
这是一幅风貌形成期的作品,以金石法入画,笔致古朴老键、纵横挥洒、大气磅礴,且运墨苍劲自然。董其昌曰:“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入画师魔界,不覆可救药矣,若能解脱绳束,便是透网鳞也?!笨大疚陶夥?,便可知何为“屈铁”,何为“画沙”,何为“士气”!整幅画梅花两三支,构成右上向左下的横势,左上题跋作纵线与此交应。纵横而不露狂态,洒脱而不失法度,画枝如屈铁,见险绝。更使面与线形成对比,疏密相间。显隐相成而气韵生!此时已接近缶翁鼎盛时期,梅花画意盈满。
《石榴》是吴昌硕82岁所作??钍段憾人髦夷咽忠疲襦⑹は世笾?。榴皮壁上傥题诗,人非东老亦解颐。寿翁下笔诗尤奇,非仙而仙神委蛇。贯恂仁兄诗人五十大寿,用吕纯阳以榴皮题诗沈东老壁上之意颂之。乙丑春,吴昌硕,时年八十二。铃印为:吴俊之?。ò孜模?、吴昌石(朱文)、无须吴(朱文)。左下是被赠者的题跋说明。
此《石榴》为缶翁精品。以阔笔画石,侧锋拂斫如斧劈,坚劲而真气内敛。天真烂漫深得青藤、八大逸致,而厚重雄浑则过之。石头运墨淹润自然,与出枝石榴构成三角构图。间以错落疏密,使势不外泄。整幅画构成以纵向线造擎天之势,左上题跋也是纵线,势愈发加强。
吴昌硕一方面以金石意味之篆书笔法入画,将传统笔墨的活力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并赋予其新的生命质地,一方面又在西学东渐、趋时务新的时代氛围中将个人情感、抱负与大众情感结合起来,为传统文人画的发展拓宽了新的途径。启迪了齐白石、潘天寿等现代大家,在画坛上产生了不可限量的影响。
吴昌硕身材矮小,头上盘一小髻,无须,像道士一样,故有印“无须道人”一方。相传吴昌硕是个极其爱吃的人,晚年时如有人请吃酒席,逢请必到,到了必须大吃一通,回到家必然腹痛。有时儿女会小声议论老人贪吃零食,吴老必然开口说自己并不多吃。1917年吴昌硕的继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吴老委托朋友从简办理丧事。仅是自己挚友及施氏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吃了一顿豆腐饭,就命儿子扶施氏灵柩返回故乡,葬在安吉县凤麟山上。丧事过后,朋友交给吴老一份奠仪单。吴昌硕接过一看,不觉惊讶自己一味拒绝之后还有这么多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随礼,有一元、二元,也有七元、八元、十多元。吴老都在宣纸上亲笔楷书书写谢唁并一一送上门去。收到“谢唁帖”的朋友,都欣喜不已,如获珍宝。
1927年11月6日,吴昌硕突患中风,在沪寓去世,享年84岁。1933年11月,迁葬于杭州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门石杜上刻有沈淇泉(卫)所撰联语:“其人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p>
吴昌硕的艺术成就在中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吴昌硕不仅是一个全才艺术家,也折射了近代中国的艺术路程。
编辑:杨岚
关键词:吴昌硕 石榴 苦铁道人梅知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