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2018西泠春拍呈现吴昌硕刻寿山石自用印

2018西泠春拍
清 · 吴昌硕刻凤钮寿山石自用印

边 款:
甲戌年客秀水杜氏曼陀罗华馆
李皋臣(郛)赠此石
皋臣吴县人,年少于余
作古已八年矣
摩挲一过,如对莫云
仓石记
【甲戌】
1874年,清 · 同治十三年
【李皋臣】
据董巽观抄录吴昌硕先生早年交游稿《不类集》载有吴县李皋臣(郛)、嘉兴张熊(子祥)、吴伯滔(滔)、杨伯润(南湖)、吴秋农(谷祥)、蒲作英(华)、吴江陆廉夫(恢)。
【杜氏曼陀罗华馆】
杜氏即为杜文澜(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人。少年中举,逢太平天国战乱,参军幕,有干才,为曾国藩所称。官至江苏道员,署两淮盐运使。工词,著有《宋香词》、《憩园词话》。《曼陀罗华阁琐记》等。《缶庐诗·哭铁老先生》中曰:“余与先生(金树本)甲戌年同客杜氏曼陀罗馆。”

印文:吴俊卿信印大利长寿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吴昌硕再度赴杭州诂经精舍从俞樾研习辞章和训诂之学。吴昌硕先后两次部业于俞樾,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后来在苏州还常其请教。吴昌硕正是在俞樾门下所学辞章和文字训诂为底子,将之与书法、绘画、篆刻融会贯通,自成大家。
次年,吴昌硕客居秀水﹙嘉兴﹚杜文澜的“曼陀罗花馆”。杜文澜曾担任过苏州府藩台、道台,且交游甚广,这为吴昌硕日后在苏州立足提供了帮助。在那里,吴昌硕结识了金铁农、李郛、周闲、沈曾植、张熊、朱佩、吴秋农、杨伯润、吴伯韬等人,吴昌硕接受了铁老“学游还学诗”的建议,认识到“功夫在诗外”,在游学中历练自己,诗境得到大进,开始初具面目。从吴昌硕的《红木瓜馆初草》、《元盖寓庐诗集》,到晚年的《缶庐诗》、《缶庐集》的问世,可以看到吴昌硕诗风的演变。

下文节选自
王琪森著
《吴昌硕评传》
九、 曼陀罗斋做幕僚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吴昌硕正式进入了而立之年。长子吴育出生,乳名福儿。他希望随着这个孩子的降临,能使他为“五斗米”奔走的人生带来一些福分。继母杨氏对孙子是疼爱有加,妻子施酒除了喂养孩子外,还得勤持家务,使吴昌硕有相应的精力与时间去从事他的书画金石创作与访友求师寻古......

吴昌硕晚年与家人合照
......在诂经精舍就读的日子虽然不长,仅数月而已,但俞(樾)师的指点、教诲,同门的交流、探讨,尤其是那种浓郁而纯正的学习氛围,使吴昌硕获益匪浅,特别是在学习方法与从艺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小学(文字学)、诗文、书法上进步更是明显,而立之年的吴昌硕内心充满了憧憬。

诂经精舍主人俞樾
在这些年寻师访友及从艺游宦的奔波中,吴昌硕的人生态度已相当现实,他结交了多方贤士能人,有的甚至是高端的名士大吏,为此夯实了他从艺的社会基础,积淀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如他在湖州相识了曼陀罗斋的杜文澜(1815~1881),字筱舫,浙江秀水(嘉兴)人。他颇有才干及主见,以秀才身份从军,深得重臣曾国藩、李鸿章的看重,官至江宁布政使、江苏按察使、苏桦太道员、两淮盐运使等。
杜还是清末著名的词人,文笔细腻,题材现实,意境丰逸,风骨傲然,颇有东坡遗韵。正是他系官员、词人、学者的多重身份,使他在官场、学界、艺苑结交甚广,与吴云、潘祖荫、金铁老等关系甚密。尽管杜比吴要大近30岁,但这位当时的名流士大夫对吴的人品艺事很推重,让吴客居于自己的曼陀罗斋,并为他引荐了不少名家要人。吴昌硕进杜文澜幕府任幕僚、门客,正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文模式。

曼陀罗华阁诗集
也就在寄居曼陀罗斋的日子里,吴昌硕相识了同客该斋中的诗人、书法家金树本(1817~1886),字铁老,钱塘(今杭州)人。他虽然也曾获取官职,但生性豪放、落拓不羁,喜交友行旅、饮酒唱诗,湖海飘零。他的书法取法六朝,高古奇崛、苍劲朴茂、风格独异。诗笔清朗婉约、禅意弥漫、气韵雅逸。亦精鉴赏、多收藏,尤善识古玉。他还是一位美食家,讲究色香味,熟悉各菜系。
吴昌硕与他十分投缘,一见如故,虽然两人年龄相差20多岁,但却引为知己。吴与金交往中,得益最大的是诗学上的提升和古器的鉴别。吴昌硕日后的作诗纪事、赋诗感怀、以诗记游、题诗于画均受到金铁老的影响。而文学修养的强化及诗学境界的升华,对日后吴昌硕的书画金石创作产生了推进作用。他从此怀着一颗诗心来挥毫泼墨、铁笔纵横,在吴昌硕的《缶庐诗卷》中多有唱和之作。
当时出入杜文澜曼陀罗斋的还有一位不修边幅、放浪形骸的书画家蒲华(1832~1911),字作英,浙江秀水(嘉兴)人。出生于祖编籍“堕民”之家(明代称为“丐户”)。因家境贫寒,蒲华幼为庙祝,后于外祖父处生活与读书,勤奋刻苦,24岁时中秀才后屡次应试均被黜,从此绝意于仕途。
蒲一生漂泊,常年短袍长褂,油腥墨迹染身,时呼“蒲邋遢”。吴昌硕初识他于曼陀罗斋时,就对蒲华的才华及书画颇为看重,兴趣相契,相处甚好。由于蒲华出身低微,又当过庙祝,颇遭人鄙视白眼,且自身衣冠不整,因此别人不愿与其同席共餐,但吴昌硕却不作计较,主动与其交往,引为同道知音。蒲华对此心甚感之,并以书画相赠。由于他们同客曼陀罗斋的日子并不长,不久就各自东西,但他们就此建立的友谊,却维系了三十多年,尤其是吴昌硕日后到上海从艺,更是得到了蒲华的不少帮助。而后来当蒲华生活落魄,饭食无着时,吴向他及时伸出援手,或给予资助,或介绍到友人处暂住。

2013西泠秋拍
蒲华上款并题跋、吴昌硕 延年益寿图

2018西泠春拍
清·吴昌硕刻凤钮寿山石自用印
1885年作
印文:吴俊卿信印大利长寿
边款:1.甲戌年客秀水杜氏曼陀罗华馆,李皋臣郛赠此石。皋臣吴县人,年少于余,作古已八年矣。摩挲一过,如对莫云。仓石记。
2. 乙酉五月,缶道人。
印套题字:吴昌硕自刻,十四两。
说明:《缶庐诗·哭铁老先生》中曰:“余与先生甲戌年同客杜氏曼陀罗馆?!倍攀霞次盼睦?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人。少年中举,逢太平天国战乱,参军幕,有干才,为曾国藩所称。官至江苏道员,署两淮盐运使。工词,著有《宋香词》、《憩园词话》。《曼陀罗华阁琐记》等。
出版:1.《吴昌硕纪念展》P146,日本谦慎书道会编,二玄社出版,1977年。
2. 《中国篆刻丛刊·吴昌硕》卷二P39,日本二玄社出版,1981年。
3. 《吴昌硕印影》P155,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
4. 《近现代书画名家印鉴》P173,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5. 《中国近代印坛三大家——吴昌硕篆刻作品集》P173,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
6. 《近现代篆刻名家精品选·吴昌硕印集》P16,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
7. 《近百年书画名人印鉴》P56,荣宝斋出版社,2001年。
8. 《篆刻年历1051—1911》P751,黄尝铭编,台湾真微书屋出版,2001年。
9. 《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P235,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
钤印:《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吴昌硕》图版七,篆书《小戎诗》册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3. 6×3.6×7.9cm

拍卖预告
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春季拍卖会
上海巡展
时间:6月23日至6月24日(周六、周日)
地点:静安昆仑大酒店(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250号,原静安希尔顿酒店)
预展
时间:7月4日至7月6日(周三至周五)
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0号)
拍卖
时间:7月7日至7月9日(周六至周一)
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编辑:杨岚
关键词:吴昌 昌硕 曼陀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