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你可能不知道泰戈尔也画画
1922年冬季,在加尔各答举行了一场包豪斯艺术家展览,邀请了包括克利(Paul Klee)、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伊田(Johannes Ittes)等知名艺术家参展,这关键性的展览种下西方现代艺术在孟加拉发展的种子。一开始,印度艺术家推崇西方的立体派,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泰戈尔(Gaganendranath Tagore),以一系列平版印刷卡通式作品最为人所知,而他晚期扭曲物件制造万花筒般炫目效果的作品,则曾被艺评家称为后立体派,与德国表现主义相提并论。

泰戈尔(Gaganendranath Tagore)《柏德岛上的诗人泰戈尔》(Poet Rabindranath on the Island of Birds).1920.(本刊资料室)
然而在1922至1947年印度独立期间,有三人对促使印度现代艺术发展相当重要,分別是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雪–吉(Amrita Sher-Gil)和罗伊(Jamini Roy),而三人对于本土艺术的关注与提倡,形成了印度现代艺术的第二时期:原始艺术(Primitivism art)时期。原始艺术在印度的发展,表面上受国际艺术潮流影响,事实上可追溯至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带领印度农民反抗殖民统治运动,自1920年代起,印度的国家主义艺术便与国土不可分割。诗人泰戈尔是第一位运用原始艺术元素创作的艺术家,泰戈尔传奇地在他诗人声望达到巅峰的67岁时开始自学画画,其充满爆发力的想像创作不比克利和恩斯特(Max Ernst)逊色。对泰戈尔而言,孟加拉学院派太狭隘,他倾向用世界性的艺术语言来创作,他的画作与其正规的文学风格截然不同,这种必要性的自发创作,和西方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潜意识论述来革新的动机是不同的。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鸟》(Bird).约1930.(本刊资料室)
印度现代女性艺术家第一人,非雪–吉莫属。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1934年从巴黎回到印度,提倡印度本土艺术,雪–吉对原始艺术的热爱是受到高更(Paul Gauguin)大溪地作品的影响,她的作品多以贫穷、聋哑、默默无名的人为主题。早逝的雪–吉,在她生命的晚年,发展出强烈颜色及平面造形的绘画風风格,以及展现对女性的怜惜之情,《童婚妻子》(The Child Bride)就是其中一幅代表作。

雪–吉(Amrita Sher-Gil)《童婚妻子》(The Child Bride).1936.(本刊资料室)
罗伊是1922到1947年期间第三位重要的先驱艺术家。毕业于加尔各答美术学院(Calcutta Art School),罗伊致力融合东西方艺术,想要找到真正属于印度的艺术表现方式。他不断尝试各种艺术形态来汲取灵感,从卡利格特绘画(Kalighat Paintings),到印度的农村艺术,到三绍斯(Santhals)部落的艺术,最后追寻到他自身家乡西孟加拉班古拉(Bankura)地区的民间艺术,经过漫長的自我探索旅程,最后终于创作出线条简单粗犷、色彩单纯明快的风格。罗伊对本土艺术有严格的定义,第一,他拒绝用西方的油画颜料,转而用印度本地制作的天然颜料;第二,放弃主题与城市及殖民文化紧密连结的卡利格特绘画,第三,排斥个人主义,不但工作室匿名,推动集体创作且不署名,他的这些坚持,使他成为印度现代艺术甚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罗伊(Jamini Roy)《女子》(A Woman).1940年代.(本刊资料室)
接近殖民時代的尾声,艺术因背负社会责任而与社会运动产生共鸣。所谓改革派艺术团体(Progressive art groups)突然涌现印度各地,他们反对国家主义,提倡社会正义公平,他们不认同孟加拉学院派、罗伊、雪–吉、甚至泰戈尔等曾为印度现代艺术奠定基础的人物,而热情拥抱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特別是印度人民戏剧协会 (Indian People’s Theatre Association,IPTA)和其他激进的写作团体。最早的激进艺术团体,1945年成立于加尔各答,成员包括达斯古塔(Pradosh Das Gupta)、森(Paritosh Sen)、苟思(Gopal Ghose)、马祖德(Nirode Mazumder)、太格尔(Shbho Tagore)和阿贝丁(Zainul Abedin)。最早的艺术村则成立在马德里附近的一个小村落朱拉曼达(Cholamandalam)。这些团体中,又以「孟买激进艺术家团体」(Bombay Progressive Artists Group)最为人所熟悉,其中的成员有亚拉(K. H. Ara)、巴克( S. K. Bakre)、盖德(H. A. Gade)、胡珊(M. F. Husain)、拉札(Sayed Haider Raza)和苏札(Francis Newton Souza),成立于1947年,随即于1956年解散,虽然时间短暂,却是对印度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的团体。
1950到1970年代,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国家冷战,写实派因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主义联想而被冷落,抽象派则因自由世界艺术家的推崇如日中天。然而在全球性的抽象浪潮里,印度不断有股力量把艺术家们拉回具象创作,完全放弃人物画或敘事画的人屈指可数。这段时间,有些艺术家追随雪–吉的脚步移居巴黎,有些则搬到纽约、伦敦这些当时的新艺术中心,其中曾是孟买激进艺术家团成员的苏札和拉札是第一批海外艺术家。从国外回到印度的艺术家,带回了从法国抽象画衍伸出来的半具象风格,形成印度独立后特殊的艺术环境。对电影、音乐、摄影、文学、珠宝、织品都有兴趣,才华洋溢、充满生命力的胡珊,则成为印度经济改革所带來的活力象征。具象画复兴于1970年代,但沾染了许多讽刺与政治色彩,这反映出当时印度艺术普遍政治化,及后殖民时期写作与女权运动对艺术的影响。

拉札(Sayed Haider Raza)《水滴》(Jala Bindu).1990.(本刊资料室)
独立之后,印度艺术家逐渐开始反驳现代主义,主张文化的独立性。此时期的许多艺术家发现他们的根,源于国土和人民,于是试着打破高级与次等艺术、精英与平民的界线。总而言之,独立之前,现代主义踌躇地进入印度;独立后快速散布开来,一直到今天,都还在持续发酵中。
编辑:杨岚
关键词:艺术 印度 艺术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