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我的“七七级”:一个时代的记忆
197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精神领域的思想解放、教育领域的正本清源,都为这个年代烙上了深刻的印记。这一年所发生的许多事情,让它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和缩影。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社会顿时沸腾。但是当大学招录制度改革的消息传到我插队的村庄时,大家对这个消息都将信将疑,因为高考已经停止十多年,这一消息公布后,许多人都怀疑是真考还是假考。我最初也没有把此事当真,因而并没有认真备考。但过了不到一个月,我的一位中学老师给我寄来一封信,他在信里叮嘱我说,我在中学是班里的学习尖子,有基础,有希望,不管消息是真是假,一定要参加这次高考,哪怕权当一试,也是难得的机遇。我回信说出了心中的顾虑,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摸教材,手头也没有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本,不知道该复习什么,怎么复习。老师又很快回信,并随信给我寄来几本“文革”前的中学教材,再次鼓励我努力复习。就这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向生产大队请了假,回到小镇认真备考。我把自己关在小房间近半个月不出门,每天啃点红薯,吃点炒饭,醒了就看书,看累了就睡觉,就这样复习了半个月,迎来了考试的日子。我进考场之后,发现考场里面空座位不少,看来不少人最后还是放弃了。
考试的题目倒是很简单,第一天考政治,第一题是解释什么是“四人帮”。我看到这个题目,几乎要笑起来,觉得这题目太简单了。语文主要是翻译荀子的《劝学》,并写一篇题为《学雷锋的故事》的文章。这个我还比较熟悉,因为我的古文基础比较好,所以语文答题并没有遇到困难。难的是数学考试,题目虽然主要是小学数学知识,但由于多年没有看书学习了,最简单的题目也答不上来。我后来听一位招生老师说,我的数学考得很差,但好在语文很出色,把平均分拉上来了,才勉强被录取。我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我至今还记得,我正在田间除草时,一位乡村邮递员大声叫我的名字,然后给我送来了一封邮件。我打开一看,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当时仍然不敢相信,请身边的几个人仔细看是不是真的,大家都确认无疑,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进到大学以后,同学们聊起来,我才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经历,大家都是靠自己多年的老底子应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一场改变了我们个人命运的考试。我后来才知道,“七七级”高考有570万名考生,但最终录取的人数不到5%,那一年也是高考恢复以来录取比例最低的一年。当时的考生们都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那次高考承载着太多的光荣与梦想,太多的记忆与情感,有的人直接从田头地边赶到考场,有的人携手儿女同进考场,有的人看完考试题就离开考场……作为“七七级”的大学生,我们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不可复制的特殊一代
“七七级”是激情燃烧年代的特殊一代。我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工厂、车间、军队,许多人身上都留着泥土的气息。记得当时开学报到时,有人背着行李第一次走出乡村;有人挑着担子,手上还牵着自己的孩子;有的人身穿军装或车间的工作服走进校园。大家走到一起,住在一起,发现年龄差距极大,有“老三届”的,也有像我这样高中毕业只有两年多的,年龄甚至相差十多岁,大家走到一起成为同学,这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现象。我记得就在进校的前一年,无论身居何处,人们都不敢轻言国事。然而,就是从我们进校后,国家政治环境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可以议论国家大事,可以提个人的想法。国家不仅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也进入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时代。
编辑:梁霄
关键词:时代 记忆 七七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