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当手工器物冠以情怀的名义
当下手工器物的创作和市场所表现出的最为热门和突出的特征是以情怀的名义进行营销。所谓情怀营销,一般是指带有个人化色彩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念,而这往往是大众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触点,或者以套用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典故、外来文化为主要元素的气氛营造,以一种抒情式的文案为表现方式,标榜“梦想”、“奋斗”、“自由”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存状态、“侘寂之美”的禅文化等一系列触及内心又大而化之的概念,以期产生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心理共鸣及个体呼应的营销策略。

在经历了实物经济、服务经济之后,我们迎来了“情感经济”。在这情感营销4.0的时代里,往日的卖物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卖事的时代。如何讲述一段故事,引发与大众内心共鸣,从而形成有效的消费,已成为手工器物设计和制作的又一标准,招数百出,匠心独运。
手工器物是人类手作劳动最鲜活的载体,是造物者情感的寄托。天然的材料是自然世界,以人力介入使得制作对象符合造物者思想意识,所规划的改变便是人化的自然,也是人类赋予对象本真情怀的产物。但是现阶段许多人往往只看中情怀或歪曲情怀,以至于在上面做足了功夫而忘却了器物本身的涵义,媒体曾有不少这样的报道,比如一批有梦想的人放弃了一线城市的发展与机会,转而回归山林,建立工作室做自己想做的器物。当然,这本身来说是一件富有情怀的事,但别拿器物说事,归于作品本身而言,带着明显的工艺缺陷和粗制滥造的器物借着情怀的名义冠冕堂皇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混淆大众对器物的错误解读,更不可能在短短一至两年甚至几个月内就真正体悟了生活美学,大谈自己的造物思想。雅集不等同于秀场,展览也更无关于卖场。缺乏对器物的了解,缺乏对理性和工艺的把握,更何谈对器物哲学思想的研究。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手将情感传递于器物之中,将物归于自然,追求对平凡生活的感悟以及给予人的精神洗礼,并以一种文化身份的方式表现于世,人造物的活动便有了意义,器物便有了温度。
器是造物者以个人修养和手艺表达心中自然的承载,石涛云:“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闭饫锏纳酱ㄔ剖俏镏时硐笊仙谖镆栽氐赖某痪辰?,从本质意义上说,这便是具有人文的大情怀,也是中国传统的造物意境。在后工业时代里手工器物满足了当下商品越来越走向情感化的时代特征,正如加拿大的社会学教授尼科·斯特尔在《知识社会》中提到的“后工业社会令人向往的生活标准不再是由商品的质量所限定,而是由生活的质量所限定。”这里的生活质量是人对日常器物寄予的情感,同样也是物对人表现出的真诚。我们不否认个人情怀对手工技艺的重要性,但若说情怀可以创造手工器物的话,那按照德国著名艺术家博伊斯所说的那样“人人都是艺术家”了,同时也不否认大众媒体或自媒体对现代手工器物价值性的宣传,但错误的宣传若是误导了大众,那么手工器物的真正价值何在?
中国是制造大国,承载着大国工匠的精神,自古从鲁班的匠心独运到明代学者魏学洢《核舟记》里记载的鬼斧神工,从文学巨匠鲁迅到艺坛巨匠齐白石,无不承载着创作者对作品应有的情怀,在2016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劳作上手:一场有关手艺与思想的跨界对话”中,日本当代陶艺领军人物秋山阳有句话值得关注“当我们每次期待开窑的瞬间,看见作品烧制成功后的同时,我在思考我们失去了什么?”确实,器物不能表达,但最亲近于人。苏东坡在《宝绘堂记》所说的“君子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正是中国文人对物应有的情怀。
(作者朱强 为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编辑:杨岚
关键词:器物 情怀 手工 当手工器物冠以情怀的名义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