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图国企民企·图
老字号,传承心尖上的味道
马上过端午节了。恐怕这个时候,买上些好吃的粽子犒劳亲朋好友的舌尖和自己的胃,是所有人不二的选择吧。粽子好买,选择好做,老字号准没错。
稻香村的南味点心,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砂锅居的白肉,都一处的烧麦,梅园的奶酪,东来顺的涮肉,仿膳的宫廷菜,丰泽园的海参,王致和腐乳, 天福号肘花, 六必居酱菜……网红食品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真不知哪一味“网红”敢和它们叫板。老字号们虽然不再“过午不候”,但那是依着拥趸们的心愿、随着时代的脚步所做的改变,那也是变强变大的证明。现如今,老字号的老,绝不是衰老的老,而是老到的老,是老有生命力的老。
老字号为啥能这么强悍?因为它们都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能对老字号们的发家史如数家珍的人不多了,但是,若能够回顾这些奋斗史,对今天的人们,也许不只是一种解惑,更是一种激励。
据媒体报道,为弘扬与发展老字号餐饮企业的精神,传承原汁原味的美食文化,近日,《西城区老字号餐饮振兴发展计划》在京正式发布。发布会的主办方特别推出了“寻找儿时味道”系列活动,以寻找老食客“一起守护、一起传承、一起弘扬、一起创新”为由头,以“有一种味道叫做‘老字号’,有一种美食叫做情怀”为主题,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广泛征集老物件,追溯老食客与老字号的难舍情缘,讲述他们之间关于成长、亲人和乡愁的温暖记忆。通过“寻找记忆中的美食故事”专题,将带领大家参观全聚德等老字号文化博物馆、老字号现代工厂,走进记忆中的食府,体会老字号在传承发展中的“变”与“不变”。5月24日上午,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研究成果发布,《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丛书》(四册)、《传承与创新:老字号发展之路——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研究文集》、《北京西城老字号印谱》、《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集锦》等研究成果同步亮相。信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在研究成果基础上,今年西城区将重点振兴、扶持餐饮老字号,将饮食与老字号文化结合,打造有文化积淀的老字号餐厅。
如今网上流行一句话:惟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想来,很多人怀念某一种滋味,大多是心尖上的,或者是舌尖上的,而这二者,应该一直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说,海外华人说起烤鸭、说起西红柿炒鸡蛋,想来也是说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那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一种文化的味道吧。而原汁原味的美食与文化,日益纯粹、历久弥新,应该是所有享用者最大的福分吧。
时代在发展,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也越来越丰富。老字号的味道没有被冲淡却日益凸显,一是与自身的发展分不开,二是与市场环境的相宜分不开,三是与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旋律紧密相连。城市的发展与人的成长一样,不仅要有体格,也绝不能缺了魂魄。内外兼修的北京一定永远有绿树红墙、胡同里的花香,北京也一定永远有老字号带给人们舌尖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慰藉。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老字号 传承 味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