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宁德赤溪村驻村调查
从“单干”到“合作”
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奔小康不仅要解决富脑袋问题,还要解决方法论问题。摆脱贫困的过程是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过程。摆脱贫困之后,同样需要来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与新的生产力相适应。
赤溪曾有14个自然村,目前是408户1806人,其中畲族村民802人,占了40%多。不少村民走出贫困的第一步,就是从祖辈生活的半山腰上搬迁下来,加上他们家家户户都有几亩依山种植的茶园,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好起来。但作为家庭收入较为稳定来源的几亩茶园,解决了温饱问题,却无法过上富足的生活。“小农经济”状态的生产模式,显然在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很难适应。
然而,调整并非易事。村里近几年来虽然成立了几个合作社,但大多数村民还处于观望阶段。2012年,在上海事业有成的沈华平看好家乡的发展机遇,回到赤溪成立了鼎煜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西瓜、油菜等农产品?!芭┮凳且桓鲋芷诒冉铣さ牟?受自然、市场影响也比较大?!彼寡?“现在还处于投入阶段。”
目前参与家庭最多的是村主任吴贻国牵头的乡源合作社,有80户?;撇胶陀肫拮釉丛谏虾W鍪纳?去年回乡加入合作社,从事香菇栽培销售。由于受气候条件和管理因素的影响,合作社发展之初并不顺利,第一期采摘没有赶上春节前,二、三期产量也不高,后来合作社请了技术员指导,产量明显提高,今年香菇价格也比较高,市场前景看好。
另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但相对于400多户的赤溪村而言,一家一户“分着种”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对几十年来习惯了单干的山里人而言,要叫他们把田地流转出来让大户来种,思想上的大弯一时很难拐过来。
“目前群众的生活基本可以做到衣食无忧,但叫他们加入合作社,他们就犹豫了?!蔽怅莨治鏊?一方面他们习惯了过去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他们抗风险能力还很弱,不敢冒险尝试新的生产方式。
现有的几个合作社是难得的星星之火,事实上,一些脑袋活泛的村民已经动了心思。茶叶是赤溪的传统产业,全村有1020亩的茶园,但比较分散,每户两三亩左右。村民王桂缪打算今年与大学毕业的儿子一起开个茶厂,成立合作社,流转几十亩茶园,统一管理、生产、销售。
在赤溪这个小山村,多数人对合作社还比较陌生,但是毕竟山村已经打开了封闭的大门。村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正孕育着新的突破,突破的快慢,关系到赤溪发展的步伐。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国 扶贫 福建 宁德 赤溪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