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加之中国青少年人口数量大,学习新东西快,因而青少年的法制素养不仅决定着国家法治的现状,还决定着国家法治的未来。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设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
如果就重视程度而言,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国家,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发布过各种文件,强调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各类学校也相应地开设有法制课程,甚至有的中学还面向社会聘请有普法宣传员和法制副校长等。然而,稍加观察又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尚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忽视规则意识、平等观念和法律思维的养成;且传授知识的方法和理念陈旧,导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应付或死记硬背现象严重。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许多年轻人心里信权不信法的现象较之社会上的其他群体未见减少,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正常现象,甚至一些违法现象迎合者多,善意理解者多,主动捍卫法律的少;权利意思较强,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但义务观念欠缺,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不足;缺乏对抽象理论的兴趣,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而且某些犯罪手段异常残暴等等。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最近几年,教育界对于如何改进和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有了一些基本的结论。
一是加大公民教育。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反映着个体与国家,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之间在法律上的平等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事关全体公民的事业,离不开所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个人主义盛行,换言之,绝对地服从、对抗和唯我独尊等观念都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左右着年轻的一代的行为。因而如何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对于急于建成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公民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和口号,包含着许多实实在在的内容。具体而言是要在教育中向年轻的一代传播权利、义务、家庭、群体、政府、社团、政党、宪法和法律等知识;培养沟通、协商、谈判、表达、结社、发明、立约等技能;宣传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权、和平、科学等价值;最终让年轻的一代成为认同人文精神、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理性对待未知事务、遵守和维护国家宪法、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的一代新人,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对于公民教育,我国还刚刚起步,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办法需要我们摸索。
二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下功夫鼓励年轻学生阅读经典原著。当下中国的年轻人求知欲望强,眼界开阔,兴趣广泛,对新技术极为敏感,但学习的目的较为功利,往往浅尝辄至,因而知识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出现这样的现象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教育方法的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增强教育的实效。另一方面更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年轻的一代阅读经典原著。阅读经典是人类思想成熟的必经道路,不读书,或没有耐心去阅读艰深的理论作品已成了当下中国青年一代成长中的致命问题。
最近几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但方法上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习惯于通过编写简写本、名言语录摘抄等方式寄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尽快地牢记经典的核心,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此以往效果不明。一个人只有在仔细阅读经典原著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经典作品的命题,掌握经典作家论证命题的方法,在思考中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谎灾挥性诙跃渥髌返脑亩梁退伎贾凶钪樟旎岱傻木瘢拍苎煞梢馐?,形成法律思维。在缺少网络技术的时代,许多年轻人经常陷入不知道阅读什么,找不到书籍,找不到同伴一起讨论,找不到好的导师指导的困惑,这些问题在网络时代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轻松地破解。
知易行难。青少年人口数量大,但可塑性强,只要国家重视,只要认清了问题,找准了办法,下决心去改变,解决问题并不困难。少年强,则中国强。法学兴,则中国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青少年 法制教育 中国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