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李子侯:在丝路源头追寻烟雨桑陌的“写意传神”
从生活中画出来,再进入高等院校锻造,并在学院学术平台上深耕,从上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历经近一甲子,年届八旬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李子侯无疑是新中国美术特别是当代中国人物画学术发展可资参照的坐标之一。
4月30日至5月10日,由中国美协、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浙江美术馆承办的“丝路源头桑陌青青——李子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李子侯是中国画革新主流浙江人物画学术梯队中卓有贡献的一位,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说:“浙派人物画有周昌谷、方增先,到今天的吴山明,他们以水墨写意方向来表现人物,而浙派人物画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它的工笔画发展,我觉得李子侯是代表人物之一。 ”

江南丝市 李子侯
为“一带一路”创作新的艺术形象
艺术需要充分的感情投入。中国具有几千年桑蚕文明史,江南古老的农桑生活代代相传,这是中国艺术中最古老的题材之一,也是李子侯艺术创作的主要关注点。李子侯生于浙江嘉兴海盐县泾塘桥李家门,父亲为朴实而著名的乡村中医师,母亲是勤劳的农妇。在耕读家风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爱学习,儿时还赤脚走在田埂上,放牛割草采桑葚,体悟稼穑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李家门一带,稻田桑地连绵不已,民歌有“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稻花香” ,“夏风吹,晨露散,蚕花姑娘采桑忙”之词。这种乡风农情,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深深地印入李子侯脑海心田中。
上世纪60年代,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攻习人物画,此时正值潘天寿院长强调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之际,一批风华正茂的国画教师如顾生岳、宋忠元、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响应祖国号召,深入现实生活,表现革命英雄、工农兵、少数民族同胞,为社会主义新时期人物造像,让优秀的传统笔墨焕发蓬勃的时代生机,惊艳画坛,世称“浙美人物画派” ,亦简称“浙派人物画” 。
受老师们的影响,李子侯也将自己的创作重点放在表现当代劳动人民题材上,而故乡那美丽的采桑女,自然激活了他的创作灵感。正当大量画作失去地域特色、缺乏情感、水乡题材泛滥之时,李子侯长年乐此不疲地画故乡的采桑女,他的采桑女基于真实的故乡情,凸显鲜明的杭嘉湖地域特色。李子侯对他着意刻画的人物形象倾注了真挚且浓郁的情感,这种情感,类似于对母亲、姐姐的亲情,他曾说他在创作时,脑海中常?;岣∠值蹦昴盖缀徒憬阈燎诘夭缮Q系那榫埃纱松蕉灾谢褡迥盖椎闹堪?。李子侯多次回乡采风,从熟谙的栽桑、育桑、采桑、孵蚕、饲蚕、成茧,编草山、剥桑皮、洗蚕匾等农事桑活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创作目的,升华审美题材。他在粗狂矫健的农民中,捕捉蚕花姑娘玲珑秀巧的身姿,以形写神,揭示她们纯朴善良的心灵、热爱生活的乐观、勤劳坚韧的品质,将这些江南女子的天真无邪、纯洁善良定格在丹青绢素中。
画家李延声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的改革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要看到现实中的人物,一个问题是要去发现劳动者的美。而李子侯的艺术创作恰好就解答了这两个问题,他始终保有对生活的新鲜感,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带入到创作中来;同时,他塑造了非常鲜明的劳动者形象,展现新时代劳动女性的健康、勤劳之美。 ”
以蓝色调营造江南空灵清新的意境
李子侯欣赏汉画的装饰夸张和平面结构,钦羡唐俑造型的简洁传神,对彩陶、青铜、石刻的斑斓、浑厚充满兴趣……同时与生俱来的江南水乡情结使他爱上了蓝印花布和青花瓷器,它单纯中透出丰富,质朴中显出奇巧,为李子侯的艺术表现提供了重要资源和启迪。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李子侯受青花瓷器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也形成了他艺术创作清新秀雅的独特风格。 ”
他独创的“蓝色系列”作品被时任中国美院国画系主任顾生岳誉之为“李家样” ,美术评论家徐恩存评道:“他以特定的材质与手法,表达特定的生命情调,以创造性的艺术效果,融入当代文化语境,并开风气之先,自成一家。 ”李子侯塑造的江南吴地的女性戴着方巾,背着蓝印的花布,摇着橹,挎着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行走在春风里。他的人物画喜用蓝色,这种靛蓝不仅在身衣之上,还沁在空气之中。蓝色的围裙、罩衫让江南村姑们总是行走在路上,在水乡的烟雾之中。蓝色本系水色,它代表着特殊的柔婉和单纯,也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地域群落,围绕着这个女性群落的一切东西都是柔婉的、单纯的。通过画笔,这种柔婉和单纯被音符一般不断重复着,绵长而动人。同时,李子侯在造型用线上更追求整体洗练,夸张中不失法度,以蓝色为基调,利用生皮纸易渗化的特点,以长短、纵横的刷染表现出淋漓清透的艺术效果,使江南那种水霭空蒙、葱茏苍翠的环境氛围颇具现代感,营造出一种江南独有的空灵清新的醉人意境。
开创当代工笔画“工笔意写”的创作技法
李子侯艺术创作的着力点在工笔,而工笔画的创新,必须在观念、技法及材料上作出相应改变。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工笔画的写意性是个难题。既要工笔严整,又要写意自由,李子侯提出了当代工笔画“工笔意写”的创作主张并开创了相应的技法。古人画画也曰“写”画,因为书画同源。尤其自有文人画,更在绘画中强调书法用笔。李子侯所谓“意写” ,不仅要抒发“意” ,还要表现书法性的“写” ,“工笔意写”正为解决当代工笔画写意性缺乏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李子侯的这种“工笔意写”人物画,恰恰在这个领域中提醒我们,既要有工匠精神,更主要的还是艺术精神。对此,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认为,李子侯同时涉入工笔和意笔的田园,他陶然于工、意之间,来思考笔的表现与墨色的渲染。他将二者揉捏在一起,形成工笔意写的独特方法。他努力地缩小笔墨的变化来凝聚形体的韵味,用短歌般的劲笔来表现风雅之姿,这恰是东方所特有的艺术品格。这种在极小的变化中蕴涵一切的追求,揭示着诗歌难以尽言的神秘,为咏唱“留有余意” 。
长期以来,李子侯正是以自己的“工笔意写” ,或画故乡的采桑女,或绘象征高洁的松鹤梅荷,取得了卓然的成就。他长怀不忘的乡情和孜孜探寻中国艺术精神的情怀正是他数十年来笔耕不辍的源源动力。
编辑:杨岚
关键词:李子侯 丝路源头 烟雨桑陌的“写意传神”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