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振兴民族歌剧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力
歌剧是一门源于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后,伴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戏剧,又不同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新歌剧。《白毛女》《江姐》《原野》《刘胡兰》《洪湖赤卫队》等优秀作品曾把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近年来,歌剧处于不景气状态,中国民族歌剧也处于低潮,新作品少,优秀的作品更少,歌剧舞台上“洋腔洋调”成为时尚,民族味儿越来越淡。日前,文化部主持召开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座谈会,同时启动了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这为中国民族歌剧的振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昭示了中国民族歌剧振兴的系统性和长期性。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以音乐、戏剧为主,把音乐、戏剧、文学、表演、舞蹈等各种艺术融为一体的、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因此,歌剧的民族风格与特色首先体现在音乐上?!栋酌芬衾值拿褡宸缥逗芘?,这是大家公认的。它的音乐主要取材于故事发生地河北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与民歌)。另外,《刘胡兰》釆用的是山西梆子,《春雷》釆用湖南花鼓戏与民歌。这些作品的音乐不是一下子写就的,而是作曲家们经过深入采风、反复对比、艰难摸索才创作出的。
表演方面,音乐学院刚毕业的学生擅长唱咏叹调,但大都不会表演,因为他们本就没有进行过训练,不像郭兰英等民族歌剧前辈那样,本身是戏曲演员出身,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此外,在剧本方面,当代歌剧作家与传统的戏曲作家相比,并不擅长写戏和安排戏剧冲突。很多歌剧,都是有“歌”没“剧”,有独唱、重唱,重唱中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却没有戏剧跌宕。
所以,要继承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传统、培育民族歌剧精品,当务之急是加强民族歌剧编、导、演、曲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让歌剧创作走上专业化道路。
此外,中国民族歌剧一开始就是面向大众的。深入百姓中间,既能吸引众多粉丝,也能让其直接从群众中吸收营养,从而能够不断丰富和创新。刻意提升的演唱难度,高大上的演出场所,一路飙升的票价,未必能确立歌剧高雅艺术的形象,反而容易造成曲高和寡的现象。一门舞台艺术,一旦离开了观众,其生命力定不会长久。因此,振兴民族歌剧,除了要搞好创作,还要做好培养观众这项基础性工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歌剧 民族 中国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