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陶文昭: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深刻指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陶文昭
文化自信的更高指向:中国自信
提出文化自信,是在既有的“三个自信”基础上做加法。在逻辑上,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与从“四个自信”到五个自信,或者更抽象地从N个自信到N+1个自信,是一回事。
自信做加法,可以沿着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扩展。诸如与文化自信相对应的经济自信、科技自信、军事自信等,又如与“三个自信”相对应的层次稍低的学术自信、艺术自信、政策自信等??梢栽ぜ?这种加法或将还会做下去。
每增加一个自信,不仅是自信数量的增加,而且是自信整体性、系统性的增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整体性、系统性不仅是线性地增加、平面地扩展,而且是由点及面、由面而立体化的。比如说,“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总的来说是共时性的自信,是同一个层次和同一个平面的自信,而提出文化自信,与原有“三个自信”不是一个层面的自信,是一种历时性的自信。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就是在平面维度加上时间维度,自信就具有立体性,这也是自信在整体性、系统性上的一种飞跃。
而整体性、系统性的自信,最高的最大的乃至终极的指向,就是中国自信。因为中国自信包括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自信,是集大成的自信。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点出“中国自信”“民族自信”这样重大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这些论述中,有关中国自信等更宏大的自信已经呼之欲出了。
文化自信的更深指向:历史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一系列“更”,说的是文化自信的特殊地位。具体而言,基础、深厚、基本、深沉指深度,广泛指广度,持久指长度。
“更”是一种比较,是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的比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表明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不仅是并列的关系,“说到底”“本质”的话语具有明显的递进含义。
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历史维度的自信。文化与历史具有极为紧密的关系,中国悠久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文化?!袄肺幕痹诤芏喑『鲜橇谝黄鹗褂玫摹!袄凡荒苋我庋≡?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史,都是我们经历的一切。我们讲文化自信,既有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历史角度,既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还有当代的。历史是一条河流,当历史渐渐远去的时候,它沉淀、延续和保留下来的,让人们看到的往往就是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种扎根历史的稳定的自信。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难免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如果只依照短期乃至一时的情况,自信就是不稳固的,甚至是大起大落的。只有超越一时的成败,从更长时间段的大历史审视问题,自信才能根深蒂固、行稳致远。从纵向上看,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自信受到极大损伤。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才逐步回归自信。从横向上看,当今各国之间交流很广很深,相互比较中各有优劣长短。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化中保持自主性,以甄别文化优劣、应对文化冲击,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自信的更切指向:治理自信
一方面,要认识文化自信之深?!拔幕且桓龉摇⒁桓雒褡宓牧榛辍薄霸?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标识”,这是最深的一面。
另一方面,要认识文化自信之切。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历史、现在、未来是统一的。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对历史的认知,而且是对历史的运用,突出地将文化自信体现到治国理政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文化自信的更进一步,就是面对当下的国内国际问题显示出的治理自信。
对内自信地推进治国理政。治国理政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要坚定文化自信。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这些思想和理念都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对外自信地贡献中国方案。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日益发展,当今世界处于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世界治理中出现各种问题,呼唤探索新的治理方案。中国作为兴起的世界大国,应该而且可以有更大的担当?!笆澜缒敲创?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我们要围绕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国 民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